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法拉盛家庭和諧社區安全講座 提升家暴防治意識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出爐 美國兩學者獲殊榮

賀錦麗經濟學 令人憂心

從7月拜登宣布退選,賀錦麗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以來,賀錦麗與她的副手一直沒有端出經濟政見,受到不少批評。上周賀錦麗終於提出比較完整的經濟論述,包括增加房屋供給、購屋補助、新生兒稅收抵免和獎金、收入稅收抵免優惠,以及「有史以來第一個禁止食品和雜貨哄抬物價的聯邦禁令」。大部分的經濟方針看似都是拜登經濟學的延伸,但是最後一個針對價格哄抬的聯邦禁令,令經濟學者搖頭。因為哄抬雜貨物價不但沒有實質證據,這樣的禁令正是「尼克森經濟學」的借屍還魂,一旦實施結果不堪設想。

疫情已經過去,但高通膨依然是美國民眾心中的痛,也是拜登和賀錦麗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尤其是食物等雜貨類,在疫情中價格上漲了超過2成,常買的產品像是雞蛋、牛奶、肉類,民眾每買一次就痛一次。拜登面對這樣的民怨四起,首先就把矛頭指向大型超市在疫情中趁機哄抬物價。但真的是如此嗎?

疫情中因為供應鏈斷裂、肉類工廠因缺工數度停擺,加上禽流感等問題造成成本增加,利潤原本就薄的雜貨超商不得不調漲價格反映成本。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美國販賣食品和雜貨的商店獲利比率從疫情前的5.6%上升到7%左右,直指這是哄抬物價的結果。不過這樣的論述有兩個問題。

首先,疫情中許多超商因請不到員工,所以將利潤轉為投資,投入大筆資金購買自動結帳系統或店內的消毒系統,所以較高的利潤不見得就是哄抬價格的結果,有可能是因為企業為了未來投資將保留盈餘提高的商業行為。白宮的發言稿中也表示,雜貨超商利潤率的增加,並不能完全解釋拜登任內雜貨購物者經歷的價格飆升。

疫情中,零售商利潤增加是普遍現象,但都是短期現象。除了超商雜貨零售業之外,其他零售業像是服裝、體育用品,在疫情中的利潤也從6%增加到9%,且食品、服裝等零售業,利潤在今年都回復到疫情前水準,因此只針對超商零售業控訴哄抬物價,有失公允。

拜登和賀錦麗為何堅持用價格哄抬的有色眼鏡將企業妖魔化呢?雜貨店哄抬物價是否是假議題呢?面對1個錯誤的命題,賀錦麗提議動用制定聯邦法律來管制規範會有什麼結果?

美國二戰後唯一也最著名的價格管制,是在1970年代尼克森時期。1971年,為了控制通貨膨脹率,尼克森宣布凍結工資和物價90天,但飛漲的物價豈是凍漲可以控制的?加上凍漲導致物資短缺和市場混亂,廠商不願意生產,商店貨架空空如也。當管制解除時,價格立即飆升。價格管制不只在尼克森時期,在蘇聯、委內瑞拉式的左翼民粹主義,在所有嘗試過的地方都導致了短缺和不可彌補的經濟影響。因此賀錦麗此計一出,引起經濟學界譁然,彷彿時光倒流回到70年代政府公共政策實驗的時代。

這樣的政見顯示出賀錦麗缺乏對經濟學最基本的了解。不過觀察賀錦麗過去在加州擔任檢察官和司法總長的政績,不難發現她的路線一致。她通常在重要議題上選擇意識形態的正確,而非事實或理論上的正確。因此有時會發現她的政見無法自洽,或是沒對症下藥的感覺。接下來要觀察賀錦麗會不會提出更多具體的經濟方針,來判斷她的經濟政見是真牛肉,還是組合肉?

(本文取自8月21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

賀錦麗 疫情 利潤

上一則

越共新領導人訪陸 未改「竹子外交」

下一則

傳習近平重病 人心思變謠言氾濫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