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挺賴清德強硬路線 低估中國反應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不僅未因雙少數而限縮權力行使,揭櫫中間溫和兩岸路線,反倡議挑釁的兩國論。中國大陸社會普遍負面評價,稱此為「台獨自白」,激發鷹派勢力及對台強硬路線崛起。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在「香格里拉對話」就狠嗆,對待台獨武裝就像甕中捉鱉,並稱和平統一前景正遭到破壞。
賴總統何以有如此底氣,竟罔顧藍白國會多數及主流民意,悖離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預設之「憲法一中」及「一國兩區」定位,同時無視大陸「反分裂國家法」嚇阻及威懾。若無美國力挺,即便其具強人性格,恐未必敢孤注一擲。
美國一直強化全球民主聯盟以及印太戰略對中圍堵,台灣位於第一島鏈有其戰略角色。賴強硬且極具挑釁性的兩岸政策,若是美國授意或默許賴刺激大陸,那中美戰略競爭趨緩的說法似難成立。美國務卿布林肯強調持續與賴政府合作,也不擔心可能導致台海衝突升高,顯然這是屬於美對中長期發展之遏制戰略,試圖以台遏制中,分散其發展動能並產生內耗。但此舉可能導致中俄戰略合作及結盟更為密切,刺激中國解決台灣問題、俄羅斯解決烏克蘭問題。
美支持賴採取強硬兩岸路線,有服務於拜登總統選情意涵,卻低估中國對台灣問題的反應。儘管美宣稱不支持台獨,但操作台灣議題國際化,激化兩岸衝突。從美主流媒體評論賴對中釋放善意算是過關的說法,美政府及媒體恐過於樂觀。
賴總統的兩岸論述凸顯兩岸互不隸屬,彰顯台灣主體性,但以中國替代大陸、中國與中華民國並列,及台灣是國家名稱的說法,對國家安全及兩岸和平的損失,恐非政治理性計算所能衡估。縱使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及美國印太司令早皆已警示2027年兩岸恐有戰爭風險,賴也並未回歸中間路線以避險。
總統大選過程中,陸宣布針對台灣2509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研究取消一部分或全部ECFA、對12項石化業產品取消關稅優惠。賴當選後,大陸宣布與諾魯建交、懲罰5名台獨名嘴。賴就職後,解放軍舉行環台軍演威懾、要求藝人表態中國人身分認同,又中止ECFA134項產品關稅優惠,凸顯對台政策硬的更硬。
大陸當局始終倡議對台政策要具有戰略自信及定力,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及主導權,故有些兩岸交流似未受到賴執政影響。如6月15日舉辦海峽論壇,滬台雙城論壇亦擬於7、8月舉行,且邀請上海市長龔正訪台也不變。
大陸對台政策兩大主軸是反分裂與反干涉。川普從美國利益出發,重視雙邊主義,索求盟國提高保護費,未來對台灣亦然;拜登則打民主、自由、人權牌,強調國際多邊框架圍堵中國。若川普上台恐會促台加大軍購,在貿易協議上壓迫台灣讓步,先進科技產業遷美,台灣也只能被動接受。
然無論拜登或川普,皆將台灣視為戰略馬前卒及棋子,甚至是棄子。美固然會制約賴勿採取更為躁進路線,但也會要賴配合,採取強硬或柔軟路線,服務於美國選舉及印太戰略圍堵中國之需要,最終皆使台灣成為遏制中國之工具。
台灣在兩岸交流中應展現自信及軟實力,在民主基礎上發揮燈塔效應,催生大陸民主化,降低武統台灣的風險,善用民主軟實力來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新局。然賴若追求兩國論目標,反激化中華民族國族主義與台灣主體意識衝撞,致與和平目標遠離,苦嘗戰爭惡果。(本文取自6月3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作者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暨澄正書院主任)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