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川普封口費案 僅1/3受訪者認為他確有不法

拖欠學貸導致社安金少領? 參議員籲政府正視問題

力抗美國圍堵 華為小輸為贏

近年來美中高科技、晶片戰硝煙瀰漫。自從2018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美國控告盜竊商業機密、違反伊朗制裁禁令後,接下來美國不斷加強力道圍堵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最新的進展,是去年12月美國商務部將36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今年農曆年又成功勸說日本和南韓加入禁售光刻機給中國。這一連串的動作,不但使中美兩國競爭白熱化,也讓夾在兩強中間的國家左右為難。

對於美國連串制裁,媒體出現兩個極端的評論:一部分評論是唱衰華為或中國高科技發展,認為華為和中國晶片的發展就此倒地不起;另一部分評論則認為美國濫用科技霸權,華為和中國晶片發展一定不會被打倒。筆者嘗試從過去經濟和貿易戰的歷史,提供第三方的理性客觀角度。

首先,就美國而言,美中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中國長久以來的匯率操控、傾一國之力進行產業補助,以及藉由商業擴張政治,已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際地位產生威脅。加上全球化已經走到了盡頭,在烏俄戰爭發生後,許多人驚覺自由貿易並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的發生;因此貿易產生了質的改變,由過去最低價者得,慢慢進入小院高牆,也就是高成本和區域化生產時代。

這也使得許多歐洲國家(例如荷蘭)從原本搖擺的立場,轉而加入以美國為首的抗中行列。

就中國而言,華為處在風口浪尖,2021年的營收跌了將近三成,手機業務幾乎休克;但華為成立了子公司和空殼公司(例如鵬芯微),幫助華為繞過美方制裁,藉以獲得高端晶片以及晶片設備。2022年稍微穩住陣腳,但生產線仍受劇烈影響。首先是手機業務,華為2021年推出的智慧手機不支持5G,明顯缺乏進階晶片。

此外,許多4G相關技術和產品、第六代與第七代無線技術、人工智慧及高效能的電腦技術乃至雲端產品,都受到很大阻礙。華為也被迫出售部分業務,很多人認為華為就此敗落。

在歷史上的貿易戰裡,危機往往成為被制裁國家產業轉型的契機。美日在80年代的汽車戰爭,日方自願遵守出口配額,限制總出口車輛不得超過萬輛。但日本車廠不但沒有降低投資或生產成本,反而加大資本額,投資高品質、高配備的汽車;ACURA、LEXUS都是在80年代出現的。貿易制裁反而讓日本汽車品質大幅提升,使得原已難和日本匹敵的美國汽車,在90年代基本看不到日本汽車的車尾燈了。

如今中美高科技戰火甚囂塵上,面對美國圍堵,華為反而做了有格局的回應:增加研發投資。在「2022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中,華為的研發占總收入的22%,為全球企業第四大,僅次於Alphabet、META及微軟。當然華為的加碼投資少不了北京的奧援,但這樣的決定在全球企業中仍是少有的格局。

接下來的五年是中國高科技業的危急存亡之秋,在面臨美國商務部的法規、美國盟友的圍堵、全球經濟的疲軟、內需的不足時。華為最好的情況是「小輸為贏」。若華為能在這樣險峻情況下存活,或許會像日本的汽車產業一樣,在貿易戰後大為提升。

華為 汽車 晶片

上一則

一洲焦點/偵察氣球、火車脫軌、北溪油管 中國加強認知戰

下一則

一洲焦點/美中俄決定世局的關鍵一周、美國毀台謠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