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美國銀行:高稅州出走到佛州、德州的大遷徙潮並未消退

烏克蘭水壩遭炸 下游恐釀災 赫松州長籲民快自救

英女王駕崩 對個人及國家的啟示

年高德劭、在位70年、國家元首任期之長舉世無雙的大英帝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9月8日駕崩。當電視廣播傳出她龍體欠安,皇室親人都往蘇格蘭行宮探視時,筆者已感不妙。果然不出半小時,噩耗證實。嘗憶1953年她加冕登基時,筆者在當時仍是英國屬地的香港求學,被選派代表校方參加在當地大教堂舉行的遙祝慶典,至今仍感與有榮焉。

筆者雖非大英臣民,但因父母均曾在彼邦留學,略受其文化薰陶;而且二戰及內戰兩次巨變,均在港中得其庇護而成長。此後雖已離開多年,但其間也曾回港講學及探望親友多次;間或以外客身份,在文獻及媒體上鑽研其君主立憲之施政,尤其皇室與臣民間之互動,的確有值得借鏡之處。

例如二戰開始前其父喬治六世因長兄愛德華八世退位而繼承帝位時,公主尚未達及笄之年,就知此後一生將要繼承皇位而潛心學習準備。加上在二戰後期,更戴上紅十字臂章參予救護被納粹德機狂炸的災區與難民,對民心士氣均有莫大鼓舞。

因此她在父王早逝,26歲登基時,已有相當經驗。此後在歷任首相和官員輔助下,步步為營,一切按章行事。尤其大典出操時馬上英姿,為三軍之首;國事訪問時,言行得體,和藹可親,為帝國製造一等形象。故雖然大英已非全盛時期之「日不落國」,但是在自由盟邦與第三世界中,仍有舉足輕重之發言權。

其間皇室中雖不乏婚姻及其他是非或醜聞,但其本人言行,幾達無懈可擊之境。其間唯一例外是當已離異之戴安娜王妃以車禍隕命後,舉國悲痛欲絕,白金漢宮前哀悼之花堆積如山,而女王礙於戴妃已非皇室人物,不便發言,引起輿論詬病。幸虧她得聞後,從善如流,適時發表談話致哀,平息眾議。

英倫三島八卦媒體多如牛毛,可揭發之醜聞也許不可勝數,包括安德魯王子在美和已故淫棍之懸案等等。如非女王個人的清白,以身作則,仍受廣大臣民愛戴;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特權階級可能認為可不受道德正義約束而變本加厲,則這個皇室很可能會遭民眾遺棄,此乃其個人無比之責任感,使其成為舉世尊重而成功之皇室。

從另一方面看來,大英帝國因其舊日幅員廣闊,因而造成來自不同族群的移民眾多,不下於美國。但是其在接受外來文化之餘,並沒有以「多元化」為由,而放棄其基督教為國教的政策--大英國王仍是安立甘(聖公會)國教之首。這和美國本來已無國教可言,如今還把原來僅有的民間信仰邊緣化;更可能被某些人等利用,引進不合固有倫理之生活方式和家庭結構,從而導致社會歧見百出,陷國家於瀕臨分裂之境相較,誠有天淵之別。

今後數周內,全球各地將會目睹轉播女王喪禮和繼任國王加冕大典,也許大家可以從中得見大英帝國如何在表彰宗教自由和尊重人權的大前提下,仍然保持及宣示其固有信仰和價值觀。

英國 納粹 車禍

上一則

一洲焦點/烏軍反攻 普習互相安慰、台灣政策法還早

下一則

一洲焦點/普亭核武威脅、聯準會升息3碼、轉運無證客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