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戰略失誤 被卡脖子後悔莫及
美國與中國競爭對峙不斷升高,川普總統和習近平主席通話後,貿易戰緊張稍緩和,但美中想達成協議,回到胡溫時代一樣和平競爭幾不可能。美中競爭已成結構性矛盾,非拚個你死我活,直到一方倒台或認輸才罷休。晶片封鎖卯上稀土禁運,雖是最新劇碼,卻是美國自己戰略誤判,才使自己陷入窘境,拜登、川普都努力彌補,卻未必能挽救回來。
美中貿易戰是美國戰略錯誤導致的惡果,如今後悔莫及,稀土受制於中國,更是政策錯誤的苦果。稀土產業起源於美國,可說是美國的發明,但因對利潤的苛刻追求或貪婪,美國主動把這項攸關國家安全的產業鏈,移交給提煉成本最低、也有豐富稀土資源的中國。如今全球稀土業幾乎被中國壟斷,全球每年近20萬噸高性能磁鐵,中國生產90%;更重要的,中國精煉全球99%以上重稀土,最重要的七種稀有金屬全是中國製造,北京動用這項籌碼,美國措手不及。
美國被中國卡脖子,最終可能須開放部分晶片,交換中國解禁稀土金屬,否則美國先進戰機、導彈、衛星、電動車、機器人等產業重挫,汽車業數月內就停擺,其他產業也撐不了太久,美和歐洲都面臨同樣危機。
美國人的驕傲自大和短視,形成稀土受制格局。生產稀土磁鐵需大量資金,生產過程產生帶放射性廢水汙染環境,利潤微薄,全球稀土礦年銷售額僅50億美元,和銅、鐵礦等年產值3000億元相比,微不足道。20多年前印第安納州稀土廠關閉,美國唯一稀土廠加州Mountain Pass的MP材料公司,1998年因洩漏重金屬而停產,所有稀土產業轉移中國,很多國家稀土礦運中國提煉,使中國壟斷全球稀土金屬。
2010年中國與日本釣魚台領土爭端後,北京對日本實施兩個月稀土禁運,美日才警覺稀土讓中國壟斷的危險,重啟稀土產業,經美國兩黨政府十多年來努力,產量不到全球1%。美澳合作,南卡、德州小型稀土廠今年將投產,但產量五年內難有大增長。中國如堅持禁運,美國多數汽車廠會被迫停工,遑論導彈、戰機或電動車、機器人等。
中國稀土產業的強大優勢,是美國親手「培養」,背後涉2001年美國扶持中國進WTO,誤認只要中國經濟發展起來必定自然演變,改變社會結構,最終成為民主世界一員,改變世界格局。但中國並未遵守WTO規則,被養大成世界工廠後,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貿易、產業或軍事都讓美國感受威脅,正是美國連串戰略錯誤的結果。
美國學者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百年馬拉松」一書,剖析中共百年戰略和美國的誤判。中國經濟崛起,中國人的勤奮努力功不可沒,中國也有發展的權利,但沒有美國扶持,53年前尼克森美中關係破冰,採「聯中制蘇」戰略,哪有今天的美中爭霸?而卡特政府與北京建交,承認「一中」、放棄台灣,廢棄中華民國與美國協防條約,如今台海風雲緊急,美國亟欲遏制中共而「以台制中」,美軍想重回台灣,卻被美中建交三公報等制約,第一島鏈面臨破防,卻恐懼與中國開戰的代價,處處受制,都是連串戰略誤判的結果。
戰略誤判還包括九一一恐襲,凱達和賓拉丹都是美國培養,美國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直接導致美國國力急墜,都是重大戰略誤判。
1955年美國驅逐中國科學家錢學森,他回中國後帶動「兩彈一星」發展,才有今天美中近乎平起平坐的本錢。如今川普驅逐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政策,造成人才嚴重流失,像重演70年前戲碼。外交、貿易、產業或學術,美國不斷出現戰略錯誤而付出代價,前人挖坑、後人補洞的歷史還在上演。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