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我達達的馬蹄」成絕響…詩人鄭愁予傳辭世 享耆壽91歲

初選投票日開跑 布碌崙逾百人投票 永援聖母殿華裔選民最多

四國大選結果 見證反川普浪潮

聽新聞
test
0:00 /0:00

自從川普上任以來,已連續有德國、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等四個國家大選,雖然各國有自己的選舉勝敗原因,但是川普的政策,影響無遠弗屆,成了貫穿這四國大選的共同因素。

川普因素可以分為兩方面解讀,其一是,選民擔心會選出川普般的政黨,擔心自己的國家會走上美國極端的道路,在德國有另類選擇黨,而加拿大則是模仿美國共和黨的保守黨。

其二則是,川普就任後開始百日旋風,進而引發全球風暴,他國選民膽戰心驚,希望選擇有執政經驗的穩健政黨,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與澳洲的工黨就因此獲利。

德國大選是在川普剛剛就職的時候,基民盟/基社盟聯盟主席梅爾茨,在當選的晚上就表示,從川普上任後的談話來看,美國政府並不關心歐洲的命運,當務之急是盡快強化歐洲,才能一步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也因為德國上下對美國的擔憂,讓他得以凍結憲法的限制,擴大基礎建設與國防的舉債。

至於第二大的政黨另類選擇黨,屬於極端右翼,沒有政黨敢與其結盟,甚至5月2日,負責德國國內安全情報工作的聯邦憲法保衛局,將另類選擇黨列為「極右翼組織」,賦予政府更大許可權來監控該黨的活動,這遭到同是姊妹黨的美國共和黨強烈批評,國務卿魯比歐就說「這不是民主,而是偽裝的暴政」。

加拿大總理卡尼競選時主打「反川普」路線,公開批評美國總統對加拿大關稅與主權威脅,而加拿大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則始終擁抱川普,即便川普揚言威脅加拿大主權,也不改立場。

雖然卡尼代表的自由黨已經多次執政,有沉重的包袱,民調落後保守黨20%,但是拜川普不斷要把加拿大收為美國第51州之賜,他成功地激發出加拿大的民族意識,加上卡尼曾經擔任加拿大與英國的央行總裁,更被選民認定為應付全球危機的不二人選。

澳洲與加拿大的大選僅相隔兩周,有驚人的相似,不僅是因為政治制度類似,而且經濟上也都是原物料輸出口,甚至連政治變化都類似:澳洲工黨後來居上的勝利與加拿大自由黨的逆轉勝,如出一轍,都是選民對川普及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的擔憂。

澳洲工黨民調一度落後在野黨三個月,但由於反對黨提出裁減公務員等與DOGE相似的政策,使得態勢在選前逆轉,也讓達頓被人暱稱為「鐵木川普」(Temu Trump),可是加拿大的川普因素無所不在,是顯性,但澳洲則不同,川普因素是隱性,總理艾班尼斯與反對黨領袖達頓,都不公開談論,但是選民們都心知肚明。

新加坡大選剛開始的時候,正值川普宣布關稅戰,總理黃循財兼財政部長在4日慎重其事地警告人民:美國對各國徵收「對等關稅」的做法完全違背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全球秩序將發生重大變化,依循多邊規則的全球化貿易與自由貿易時代已經結束,如今進入一個更專制、保護主義,以及更危險的階段。該做法後果將廣泛且深遠,「新加坡或將面臨被排擠與邊緣化的風險」。

新加坡獨立以來,一直是由人民行動黨執政,反對黨工人黨一直在野,新加坡人深知,不能拿自己的身家財產開玩笑,所以在此全球局勢動盪之際,選民將執政黨視為一個「安全」的選擇,這讓人民行動黨也撿到了便宜,以65.6%的選票,在國會的97個席位中獲得87席的絕對多數。

但如果說「反川普」已成為全球政治獲勝的不二法門,卻也為時尚早,川普因素還沒有充分發酵,同時影響也不是同一方向的,部分東歐國家,如近日的羅馬尼亞總統選舉,右翼就受到美國選舉的感召,占得上風,美國川普政府也不會吝惜運用影響力,去扶持歐洲的極右派,如法國的雷朋等。未來全球的川普與反川普陣營較量,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川普 加拿大 新加坡

上一則

全力拒斥師法納粹的執政者

下一則

課徵電影關稅…川普自毀美文化霸權地位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