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峰會的全球南方意義
2023年金磚國家(BRICS)峰會於22日至2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亭因逮捕令爭議,婉拒出席,由外長拉夫羅夫代表,其餘四國元首皆出席。全球媒體無可避免地把金磚峰會與中美對抗相提並論,但是金磚峰會的真正意義在於「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意義的展現,這是全球政治中的新現象。
首先,金磚峰會應該適切比喻為「發展中國家的G7」,金磚國家的整體實力在過去20多年來不斷提升,2023年預測整體GDP約為27.67兆美元,到2028年將達到38.57兆美元,雖然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了G7,但G7今年整體將達到45.9兆美元,如果金磚國家沒有進一步擴充,短期內仍然不是舊集團的對手。
所以本次金磚峰會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為新成員國的加入制定明確標準。金磚國家迄今只擴大一次,就是南非在2010年加入,金磚四國變成金磚五國,13年來一直沒增加新成員。大約40個國家表示有興趣加入,目前已有22個國家正式申請,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巴林、阿根廷、墨西哥和伊朗等,還有包括阿聯酋與阿根廷等經濟強國預備加入,不只是所代表的GDP比例大為增加,所代表的人口將會占全球41.5%,代表性遠超西方舊世界的G7。
中國在金磚國家中的比例愈來愈大,經濟產值獨占金磚集團七成,已成為影響力最大的國家,而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亭不會親自出席金磚峰會,習近平將成為峰會的中心。在去年中國擔任金磚國家主席時,就曾提出擴大規模,令集體GDP的規模能夠與G7相抗衡,金磚國家的聲勢會更強大,中國也可藉此建立更強的外交影響力,來對抗美國。
不過,巴西與印度卻抵制金磚國家擴張,堅持制定納入新成員的標準,這是由於他們擔心擬議中的擴大,他們的影響力恐被削弱,尤其是如果納入更多北京的親密盟友,金磚國家將成為中國對其國際盟友施壓的工具,成了反西方大本營,並非兩國所願。
此次金磚峰會的第二個重點則是去美元化;「去美元化」的趨勢並非由金磚國家推動,而是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將美元武器化的結果,美國聯準會自2022年初起,11次升息以來,美元兌新興市場的匯率上漲,加重金磚成員國償還美元債務的負擔,也讓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怨聲載道。
這次峰會可能談及打造可持續、去美元化的結算機制,但距離成立金磚國家共同貨幣,還有一段漫長的過程,這包括參與國的經濟透明度,還必須考慮金磚貨幣如何與美元、歐元等其他貨幣建立起聯繫,才能保持貨幣穩定性。
南非這次還邀情了所有非洲國家的元首出席,加上與會的其他非金磚國家元首,據南非外長表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及加勒比地區共有67位領導人出席峰會,會議最後一天會著重於金磚國家與其他國家領袖的會談。
值得注意的是,受邀國無一是歐美等非南方國家,曾積極表示有興趣出席的法國總統馬克宏也不在邀請名單內;換句話說,金磚峰會的召開,在於爭取「全球南方」國家的認同,此次峰會頗有向全球南方國家發出動員令的意味,也是自我定位為全球南方代言人的BRICS,一次政治實力的具體測試。
全球南方是個近年越來越常聽到的名詞,用來形容非西方的組合,金磚國家代表的是經濟面向,而本月5日於吉達舉行的,由沙烏地召開的烏克蘭和平會議,則廣邀30個在俄烏戰爭上立場較為中立的「全球南方」國家參加,以發出自己對和戰的聲音。
全球南方的興起,未必會偏向中國,但是肯定不滿以美國為首的傳統西方過去的種種言行,中國很注意這個國際趨勢,外長王毅上個月在南非參加金磚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時,就多次強調「全球南方」,「體現了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群體性崛起」,強調它應做為一個追求和平、發展、進步與合作的集團;這裡並沒有民主、自由、人權,以及外交干涉主義這一類的舊概念,就是要以此與美國為首的西方作出區別。
可是國強必霸,幾乎已是歷史規律,在南海與其他中國利益攸關的地區,中國也要小心避免自己重蹈美國與西方所犯的錯誤。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