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誰受ChatGPT影響最大?會計師、口譯員、作家等

「難辦畢業舞會」最大學區紐約市 性別比最失衡

兩個國際峰會 透露出的戰略風向

上周兩個國際峰會接連召開,雖然G20與APEC都是經濟性質的高峰會,但是由於這是習近平作為中國國家元首,闊別近三年之後,首次踏上國際舞台,高峰會多了地緣政治的較勁,習近平這次登上世界舞台的表現不差,面露微笑,脫稿演出、講自己的話,與世界主要國家都有雙邊高峰會,這也正好迎合了世界各國急於與中國打交道的心理。

但誠如我們在22日社論所點出的,在部分場合,效果是負面的,如他怒指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不應把談話內容洩給媒體,親自示範「戰狼外交」,帶給國際負面觀感;這段視頻流出,很有可能是中方有意為之,用以報復加方把談話內容洩給媒體。

但真正重要的是,面對美國在高科技上的圍堵,習近平出席亮相,頻頻舉行峰會,要確保其他國家不會屈服於美國的要求,而其中重點是歐洲國家。習近平上周充分利用美國與歐洲的分歧,分別與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元首會面,回國後又與義大利總理見面,各歐洲國家雖然都提到人權、香港等議題,但也都強調要與中國維持經濟貿易關係。

德國總理蕭茲是早在中共20大之後,頂著國際莫大的壓力,第一個訪問中國的歐洲領導人,經濟當然是首要原因;在歐洲能源危機下,德國國內各企業集團,紛紛要求政府能協助開拓中國市場,雖然國內也有綠黨等人士,呼籲要與中國經貿「脫鉤」,但蕭茲堅持中德經貿關係,不能受到衝擊,他在訪中前還批准了中遠集團對漢堡港的投資項目,釋放出對華接觸和合作的信號。

歐洲各國雖然表面上批評德國自行其是,破壞歐盟的一致步調,但是私下也都競相與中國聯絡,安排峰會,生怕經貿競賽,會落在德國的後面。

歐盟的態度,在22日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對歐洲議會報告時,整個攤牌了,面對歐盟議會議員強烈要求歐盟理事會必須對中國採取進一步強硬措施,波瑞爾表示:「當然美國是我們最重要的盟友,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並沒有相同的立場,或完全一致的對中措施」。

波瑞爾當然不是個人的意見,而是在10月21日由27國領導人在歐盟高峰會,閉門三小時所討論出的中國政策共識。波瑞爾進一步指出,歐盟不會完全跟隨美國對中國禁售、禁運尖端晶片。

歐盟各國中,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主宰了獨特的尖端晶片製造設備市場,也因此成為美國圍堵中國時,最努力爭取的對象。荷蘭政府在美國施壓下,已停售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給中國,艾司摩爾雖仍可出售次一代的設備給中國,不過美方還是在對荷蘭政府施壓。

習近平在會見荷蘭首相呂特時,強調各國不應該尋求「脫鉤」,「要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高峰會後,荷蘭外貿部長施雷納馬赫對外表示,美國不應該指望荷蘭會照單全收的,採納華盛頓對中國大陸限制出口的措施,「我們將與美國、日本等夥伴磋商後,做出自己的評估」,他22日更對國會強調,荷蘭希望保住在中國主要市場地位,捍衛自身的經濟利益。

除了歐洲以外,高峰會對澳洲與日本,也發揮了效果。澳洲由於新政府上台,勞工黨修改過去親美反中的政策,加上國內經濟疲軟,急於與中國修復關係,希望中國能解除對澳洲農產品、留學與觀光的制裁,在中澳高峰會後,艾比尼西總理竟然表示,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讓台灣吃了一記悶棍。

日本的岸田文雄是鴿派,本來就比鷹派的安倍,對中國政策友善,這次岸習會與拜習會非常相似,幾乎是亦步亦趨,除了重申兩國過去的基本文件之外,也預備派外交大臣林芳正訪問中國,並已恢復召開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機制會議。

但是公平地說,拜登與習近平舉行峰會,其實也有「不預期的效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這些國家看到美國的轉向,開始與中國和解,知道不會被逼得在美中之間選邊,基於自身利益,當然積極要與北京打交道。

中國外交其實比外界所想像更靈活,只要抓住了機會,就會盡量運用,這次習近平的高峰會外交,很可能一棋活,全局活,開啟疫後的新國際局面。

歐盟 習近平 德國

上一則

一洲焦點/華人參與大麻業 殺自己人、富士康抗議衝突

下一則

一洲焦點/清零封控何時了?江澤民去世與學生運動的挑戰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