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失和?論弱化俄羅斯對中國的利弊
普亭在俄烏戰爭陷入不利,下動員令徵召30萬兵員,並在烏東四個親俄區發起公投「脫烏入俄」,還威脅不排除動用戰術核武。拜登警告,這樣做將有嚴重後果,卻未明指後果是什麼。中國自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習近平會晤普亭後,對俄態度似在轉變。有評論說,北京不再假裝中立;中國、印度在聯合國大會呼籲和平解決烏戰,印度不再大買俄國石油,弱化的俄羅斯對中共或中國是利是害?成習近平當局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儘管美國說,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暗中支援俄羅斯,但習近平派栗戰書在上合組織峰會前訪海參崴,俄方發布消息,指栗戰書指美國和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威脅俄方,俄羅斯的反擊很自然,中方充分理解,一直以各種方式策應。俄方說法明顯和中方「保持中立」不同調,習近平到底向普亭說了什麼,為什麼普亭停止供天然氣給中國一周,且普習會後立即宣布動員令,再提核武威脅要升高戰爭?
普亭情勢危殆,頗有霸王硬上弓、硬拉中國聲援的意味。但習可能因避疫或國內政情影響,缺席峰會晚宴,連夜趕回國後,迄今一周沒公開活動。外界謠傳「政變」,但其可信度偏低。更可能情況是,中俄撕破臉,習在密集開會商討因應對策。法國解放報社論說,中國不再對烏克蘭戰爭假裝中立。而中國到底是要倒向西方,或強化中俄抱團,迄今仍無定論。
上合組織是北京率領成立的制衡美歐組織,今年伊朗加入,更被西方視為「專制政權組合」或「軸心國」。烏克蘭戰局急轉直下,使今年上合峰會氣氛詭異,外界猜測習近平可能已向普亭下通牒,要求結束戰爭,俄方才有「斷氣」施壓之舉。中共20大前,習「堅持動態清零」引發廣泛反彈,宣示中俄友誼無上限、合作不封頂,更成習外交失敗的證據,北京似在醞釀調整對俄政策。
烏克蘭已收復烏東逾9000平方公里土地,烏南數萬名俄軍被包圍,普亭下令徵召30萬人,顯示戰局對俄不利。無論何時結束戰事,公投可能成普亭撤軍的下台階,而兵敗後即使俄羅斯不崩潰,很難再見到所謂強大的俄羅斯。一個弱化的俄國對中國究竟是利是害,有各種可能性。
首先,俄羅斯如戰敗,美國和北約可能都極力尋求烏軍不進攻俄國本土,避免普亭狗急跳牆動用核武。而弱化後的俄羅斯將成中國依附國,經濟上更依賴中國。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價格如大跌,經濟將萬劫不復,中國受益最大。
其次,俄羅斯如成為二流國家或崩潰,美歐下一個目標絕對是中國,這是習近平審時度勢想避免的情況,現在轉向是否為時已晚,見仁見智。如能幫忙穩住或施壓普亭,避免戰爭拖延或核戰,可讓俄方日後續扮中國的擋箭牌,冬奧會前的習普會、栗戰書訪俄表態,多少都有這類戰略考量。
再次,不少評論指出,俄羅斯如潰敗成二、三流國家,可能被逐出一些國際組織,政治、軍事、外交地位將被削弱,對中國有好處。譬如減輕北方邊境安全負擔,接收俄方對中亞各國和外蒙的政治影響力,中國此後扮老大,靠俄方能源供給保障中國利益。印度如失去俄羅斯作靠山,中印關係可能改善。
此外,烏克蘭戰後將完全脫離俄羅斯影響,可能加入北約、歐盟,其他前蘇聯加盟國勢必加速去俄羅斯化,向西方靠攏。日本、德國擺脫二戰束縛,強化軍備,擴大政軍影響力,都不利中國,烏克蘭戰局最後拖累中共,這是自作自受。
北京似開始調整方向,外長王毅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會外與烏克蘭外長會談都強調,中國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用武力解決分歧,一改半年多來暗挺普亭動武的說法。
對照中印在聯合國齊聲呼籲和平解決烏克蘭爭端,北京在俄烏都損失數萬軍民性命和無數財產後,開始想扮調人,既保護俄羅斯不崩潰,也想在冬天來臨前解決歐洲能源供暖危機,為自己緩頰,想一舉數得。
果真如此,即使為時已晚,但總比挺俄到底,最後跟著普亭「陪葬」好。以北京給西方的親俄印象,對中國極不利,習近平20大後,為維護自身利益,是改弦易轍或挺俄到底,近期的發展值得關注。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