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連升3碼創紀錄 賠上歷史聲譽
聯準會(Fed)上周再將基準利率調升3碼,以減緩美國經濟成長為代價,繼續抑制超過8%的年通膨率。但在創紀錄的連續三次升息3碼的背後,則是破壞性的生活成本上揚,範圍不斷擴大,更糟的是,目前8.3%的總體通膨率可能會下降,但不含食品和能源等的核心通膨率仍在上升。
Fed去年全年幾乎都在淡化通膨威脅,與此同時,經濟繼續在零利率下運作,而Fed一再干預,持續向經濟注入流動性,以抵銷股市下跌,繼續讓投資人感到欣慰。直到去年11月底,通膨快速上升,Fed才發現事態不對,不再反覆保證通膨只是「暫時的」,但是已經太晚。
Fed後來終於意識到它的反應太過遲緩,讓通膨變得更加根深柢固,蔓延至整個經濟。它除了必須作出更加積極的反應外,還需要避免對其已經受損的名聲和政策信譽,再次受到打擊。
Fed還是可以選擇繼續升息對抗通膨,從而令經濟放緩,可能導致全面衰退;或者也可以選擇緩解與通膨的鬥爭,以避免經濟衰退,但會增加消費者在可預見的未來,受困於更高的物價。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會對公眾造成重大的連帶損害和意想不到的不利後果。套句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Mohamed El-Erian)的說法:這讓Fed主席鮑爾處於「做了該罵,不做也該罵」的狼狽境地。
全世界都在面對高通膨的難關,任何央行都不可能單兵作戰,尤其當Fed升息,其影響力更會波及全球。美國率先升息會產生巨大的連動性。就像公路上的學生校車,只要它停下來,大家就只能乖乖跟在後面,不敢超車。
美國的高利率吸引了全球資金,推高了美元價值,這雖有助於美國,但會削弱其他經濟體,讓這些弱勢國家,從償還債務到進口物品等等,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美國經濟不太可能實現軟著陸,不僅來自Fed激烈升息對抗通膨,也因為整體全球經濟正在放緩。尤其是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美國、中國、歐盟等全球三大經濟體正在苦苦掙扎。
歐洲能源危機最近幾周更形惡化,德銀認為歐盟正走向嚴重的衰退。與此同時,投資銀行一再調降中國經濟成長預測,除了房市危機外,其疫情清零政策,繼續關閉工廠並阻礙消費者支出;而且今年夏天更面臨創紀錄的熱浪,以及嚴重破壞供應鏈的乾旱。
因此各大經濟機構近幾個月大幅調降對全球經濟成長的預測。它們的立論基礎就是各主要經濟體的成長放緩,加上各國央行同時提高利率,因而讓災難一發不可收拾。
歐洲幾乎確定步入衰退;中國成長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美國則有可能被Fed的升息拖入衰退。這些都可能會讓一些苟延殘喘的開發中國家更難翻身,尤其是那些背負外幣債務的開發中國家,如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這些貧窮國家飽受食品和能源通膨的打擊,因為這些商品都以美元計價。
Fed在本周升息的同時,也大幅提高對未來兩年通膨和失業率的預測,並調降經濟成長預測,暗示Fed在這回合的對抗中已承認失敗,對實現軟著陸的能力也愈來愈缺乏信心。
而Fed為了降低通膨風險,也破壞了拜登政府保持低失業率和避免經濟衰退的努力。拜登向來支持Fed抑制通膨,並認為升息不致導致經濟衰退。但經濟學家愈來愈懷疑Fed能否成功,畢竟期中選舉在即,這對民主黨人來說是個令人擔憂的議題。
Fed錯過了可讓經濟「軟著陸」的時機,它一直被迫修改政策指引,以更被動配合市場發出的訊號,同時一再對關鍵經濟預測如更高的通膨和更低的成長進行無休止的單向修正,Fed本應為值得信賴的經濟和金融領導者角色,現在卻轉變為爭先恐後、後知後覺的落後者。這與Fed在2008-2009年以及最近的2020年主導全球避免經濟蕭條時,備受讚譽的角色完全背道而馳。
上周Fed的政策動作:第一次連續三次升息3碼,確定將會成為經濟教科書中的歷史一頁:一個向來主導全球貨幣政策的中央銀行,卻發現自己深陷開發中國家央行常見的政策錯誤。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