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洛杉磯兆彩得主 砸590萬買碧昂絲也置產的豪宅區

哈利、梅根做慈善 一筆神祕1000萬捐款來自矽谷

台灣政策法 即將成美中台新爆彈

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引發美中台關係風暴迄今,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14日將審查「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巧合的是,習近平主席14日將出訪哈薩克,並會晤普亭,被視為中共20大權力布局已定,習才放心實現兩年多來首次出訪,但美中台關係因這個法案,可能再引爆新一輪風暴。

「台灣政策法」被指是「台灣關係法」的升級版,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等層面,例如規定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台灣代表處」、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四年內軍援台灣45億美元,並開放攻擊性武器售台等。

台灣很多評論指其衝擊有如推翻美國一中政策,將台灣視同「準軍事盟友」,將原本有實無名的軍事合作,提升為盟友關係,視台灣為正常國家。事實上,中華民國除了外交承認,1912年迄今也具備所有國家需具備的要素。但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公開說,「部分條文令人擔心」;拜登總統是否協調阻止立法,充滿變數。

美國國會這項跨黨派立法,反映朝野自川普以來的「反共抗中」立場。立法固然提升美台關係,除了駐美代表處更名,美國在台協會駐台代表任命須經參院聽證同意,和美國駐各國大使無異,等同賦予台灣更充分的國家主權地位,即使距「外交承認」尚遠,但刺激美中攤牌,悲觀者甚至認為是「戰爭邀請書」。

該法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用法律規定台灣是美國盟友,大陸如武攻台灣,等同攻擊美國,和北約成員國一樣將動用軍事援助。新法也將台灣關係法的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改為「可嚇阻解放軍侵略行為之武器」,等於解除軍售限制,都觸碰中共所謂紅線。台灣有統派人士稱這個法案支持台獨,這種認定很具爭議性,但台灣樂見其成,或反受其害,確實存有爭議。

拜登政府近期續對北京施壓,譬如限制多種高端晶片銷中國、延續對中國貨關稅、加強機艦在大陸沿海偵察和台海巡航、強化對台軍售等,新法如通過,兩大效應直接衝擊北京:一,它可能讓美國盟邦跟進,立法或發展與台灣更「正常」關係,實質削弱「一中」內涵,打擊北京的統一策略或激進武統主張。

二,北京愈認定這是紅線,美國國會愈想突破它。美台本有許多「有實無名」的軍事、戰略等合作,這下子都明文化。這種有如政治宣戰的立法,北京一旦反制,等於中美攤牌,讓兩國陷入新冷戰,台灣更可能付慘痛代價。

這項立法醞釀多時,參院選擇這個時機審議,對習近平堪稱「殘酷的巧合」。中共原訂9月底舉行的政治局會議,提前在9日召開,討論20大政治報告草案和黨章修改等。近日海內外盛傳,軍隊對習延任不支持,使習緊急撤換北部戰區司令李橋銘;習修改黨章提議,在政治局會議也不順利,但習仍決定14日出訪哈薩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在烏茲別克舉行的峰會,和普亭會面。

此前習已派栗戰書訪海嵾威,傳達中俄夥伴關係和全方位合作。烏克蘭近日反攻收復逾3000平方公里土地,普亭戰局面臨潰敗,「習普會」是否讓中俄強化抱團,美國參院此時審議台灣政策法,似有意塑造中共是下一個「世界公敵」印象,刺激習近平。

台灣需要自保,避免被中共專制併吞;但台灣也不可能獨立,否則引發兩岸戰火浩劫。較穩健策略,是在美中之間維持某種不等距關係,「親美和中」,避免成強權角力籌碼。台灣政策法企圖讓漸進「切香腸」式的美台關係大躍進,即使讓台灣獲面子、裡子,但殘酷現實是,北京必然先報復台灣,如裴洛西訪台後的繞台軍演、射導彈、戰機頻繁超越台海中線、停止台灣農漁產品銷大陸等,對台灣弊多於利。

美國不惜用一切方法挑撥兩岸開戰,想藉台灣瓦解中共,阻擋中國崛起。但台灣不能成下一個烏克蘭,否則即使戰勝也成廢墟,經濟、硬體建設和民生都毀於一旦,2300萬人受害。

中共專制獨裁不變,美中關係就難回正軌。台灣政策法力挺台灣,但也掏空一中政策,習當局對美國的布局或戰略陷阱,應對策略除了硬碰硬,似無新解方。問題在中國籌碼流失,美中關係回不去了,可能成習第三任期最棘手、也是最大的失策。

中共 北京 參院

上一則

一洲焦點/國會議員再訪台 、晶片法實行

下一則

一洲焦點/烏軍反攻 普習互相安慰、台灣政策法還早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