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通膨成為期中選舉的政治工具
通貨膨漲5月殺到8.6%,創41年來新高,聯準會「不負眾望」日前下猛藥,一口氣升三碼利率,全球股市巨幅震盪,各國金融市場,烽火四起;目前聯準會提高利率的方式,並不能對症下藥,民主黨必須承認自己政策錯誤,經濟才有可能復原。
聯準會主席鮑爾宣布升息三碼之後,拜登總統立即約見了眾議長波洛西與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據白宮公布新聞稿,三人討論對抗通膨,以及如何從「歷史性的經濟復甦轉型到穩定持續的成長」。
拜登隨後受訪時說,有經濟學家警告美國可能走向衰退,但他表示樂觀,失業率只有3.6%,比其他國家都要強。這說明通膨惡化失控,已到了聯準會已考慮動用激烈手段,但同時也顯示拜登政府已放棄原先經濟「軟著陸」方案,準備卸責甩鍋。
鮑爾主席在表明抗通膨決心之餘,也坦承許多牽動通膨的因素都不是自己能掌控。原先聯準會多次表示這次升息幅度約維持在兩碼,但最新通膨數字公布後,聯準會順從各方期待調升三碼,說明了這屆聯準會的前瞻能力令人失望,意味著未來充滿不確定。
這些牽動通膨的因素,例如對中國進口貨的加關稅、供應鏈改變、烏俄戰爭導致糧食及能源減產,都是短期內難以解決。更何況大家都已看出原本地位超然獨立的聯準會,現在淪為受拜登與民主黨激進勢力影響政策、收拾爛攤子的政治工具,最終恐怕還會落得「最失敗聯準會」的罵名。
拜登在美聯社專訪中,仍把當今亂火燎原、民不聊生狀況,歸罪於疫情與烏俄戰爭,與他的政策無關,但這筆帳一定要算在他頭上,他如果拒不認錯,就無法按鍵重來,只能重複補救措施。
華爾街日報日前長文檢討,到底出了什麼狀況,讓拜登政府與聯準會犯下大錯。原因是這些官員錯誤解讀當前經濟。他們認為疫情和相關限制措施,帶來類似當年金融危機的需求疲軟、成長緩慢、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和通貨膨脹過低。可是疫後解封,完全相反,需求強勁,失業率減低,反彈速度都高於預期。
更重要的是政策面上,從前總統川普開始,已經先推出兩筆龐大紓困金,全美每人都得到至少3200元以上紓困金,加上失業金等,當時百業蕭條,物資存貨雖充裕,但封城降低需求,居民手上有錢沒處花,當時有識之士已擔心埋下日後通膨火種,阻止川普再卸任前再要國會通過第三筆紓困金。但民主黨重掌白宮與國會,認為機會難得,就強行通過新的1.9兆美元刺激計畫,現在還想推出史上5兆的新社會大政府的福利計畫,極度化擴大政府支出,所幸這個龐大支出法至今國會還未通過。
拜登的1.9兆元紓困金注入經濟體系,是否埋下通膨之根,各有說法,但財政部長與聯準會主席都沒有及時把關,反而說通膨是「暫時」現象,誤導全民,有虧職守。如果參眾兩院都在共和黨之手,早就把葉倫部長與鮑爾主席叫來問責,及時對症抓藥了。
可是如今一黨獨大,主流媒體也挺民主黨,不予問責,情勢惡化到葉倫本人坦言去年3月對通膨走勢的「誤判」,明顯的被拜登政府推出來當戰犯。彭博新聞報導,曾任聯準會主席的葉倫私下後悔答應拜登入閣,她既無法融入白宮的財經團隊,更沒有參加重要金融經濟決策的討論與決策,可說是狀況外的局外人。共和黨內已有人質問為什麼鮑爾與葉倫兩人不下台,以示負責?兩人先前判斷既已失誤,如今為何能再相信兩人對未來的評估?
如今鮑爾似乎沒有察覺全美經濟成長率正在減速,又要下重藥升息,來彌補之前誤判情勢之過,讓人擔心是否再度誤判,真要讓美國經濟跌入衰退,又該如何?
拜登總統在受訪時再度拋出新的福利支出政策,希望在期中選舉前國會通過被擋下的龐大「讓美國更好」福利法案,即使縮水也可以,拜登政府此刻還要火上加油,讓聯準會有苦說不出。
目前各方都認為高通膨持續到年底,勢必衝擊民主黨選情;如果按聯準會救經濟先毀經濟,再出重手,幾番升息三碼,勢必造成經濟衰退。除了死忠民主黨選民外,全美人民與美國國力,在這個國際局勢的關鍵時刻,要為聯準會鮑爾與財政部葉倫的失責,付出慘痛代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