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升息難解通膨 恐引發滯脹
就像父母總是嚇唬孩子「不睡覺,就有怪獸會來吃手指」一樣,經濟學者動輒就拿滯脹(stagflation)來警告,如果我們做得不好,事情會變得多麼糟糕,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認真對待這項威脅。滯脹指的是停滯性通膨,代表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然而大多數經濟學者都認為,滯脹這個怪獸出現的可能性很小。
但聯準會(Fed)主席鮑爾本周似乎不像過去那樣自信,他在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有很好的機會不會出現衰退、可以在沒有嚴重衰退的情況下恢復物價穩定」,他保守地指出,「沒有人說這很容易,沒有人認為這很簡單,但肯定有一條可行的途徑,我們可以做到」。
鮑爾明確的表示,控制通膨是當務之急,雖然目前美國利率仍低,在3月首度升息之前,美國利率接近0,此次升息會議,鮑爾將利率推高了半個百分點,並表示預計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也將是升息半個百分點。
但有些人擔心,升息的動作太慢,在面臨輸入性通膨飆升的情況下,物價仍將繼續上漲,衰退卻無可避免,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和經濟學者埃里安在內知名學者一直警告,升息無法阻止持續的通膨,且本身可能會推動美國和世界陷入衰退,並引發滯脹。
鮑爾雖然表示暫時不會激進升息3碼(75基點),令美股4日大漲,但5日卻逆轉大跌,原因就是市場擔憂經濟衰退。
通貨膨脹正目前正在加速,面臨自OPEC石油禁運以來的高點,聯準會希望用提高利率來降低經濟活動的整體水平,一旦人們沒有那麼多錢可以支出,就會冷卻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有助於緩解物價通膨,但聯準會的解決方案太過武斷,恐怕一般人將受到傷害。
大多數學者認為典型的經濟擴張會發生以下情況:經濟開始復甦,導致失業率開始下降;隨著失業率的下降,收入增加,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公司開始增加產量來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但是如果需求繼續上升,企業可能無法跟上步伐,因此開始提高價格; 此外,隨著失業率下降和需求繼續上升,工資將上漲,這些也可能導致物價上漲。
這是Fed認為它應該插手的理由,以提高利率為手段,希望隨之而來的是失業率上升和收入下降,從而導致物價和工資下降,聯準會認為目前有很好的條件讓經濟軟著陸,可以在不導致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緩和經濟成長,因為就業市場仍有空缺,而且家庭資產負債表強勁。
物價上漲是對企業的一個信號,僅僅因需求而推動物價上升時,這個信號就會產生消費者想要的結果,聯準會無須在意,應該放手讓它自由運作,當物價上漲是繁榮經濟的副作用時,這在經濟學上稱為「需求拉動型通膨」,沒有理由去阻止它。
在去年9月之前,Fed對通膨上升一再視而不見,以「暫時性」為由聽任物價飛漲,直到去年9月才調整政策方向開始重視通膨,如今態度丕變,祭出升息的尚方寶劍,意圖斬殺通膨巨龍。不少市場人士都認為,Fed動作慢了不止一拍,而且遠遠落後於利率曲線。
然而不幸的是,目前的情況更糟,因為當前物價上漲不是由景氣繁榮引起的,今天面臨的大部分物價上揚,明顯是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引起的供應鏈問題的推動,就像1973年OPEC石油禁運一樣,地緣政治事件造成不確定性,以及供應減少。這些是導致通膨陷入困境的因素,而且隨著中國最近的封城,情況似乎會變得更糟。
在目前經濟情況下,升息可能無法抑制通膨,反而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雖然讓經濟陷入衰退會降低汽油和食品的價格,從而降低整體通膨,但除非讓民眾收入下降10%的同時,可以讓物價降幅超過10%,否則這實際上會讓一般人生活處境更糟。
聯準會應該要理解到,如今通膨的根本問題在於其型態,問題源自供應面而非需求面。當疫情再起、俄烏戰爭和中國封城三項因素短期難解情況下,再怎麼升息,也難以平抑物價高漲的現實。
市場評估年底前,聯準會將依循「沃爾克法則」一路升息,前聯準會主席沃爾克(Paul Volcker),曾以近20%的高利率最終扼殺了通膨,但也將1980年代的經濟推入了深度衰退,市場最擔心的是,怕只怕還沒壓制凶猛的通膨怪獸,經濟就先一步落入衰退,出現大家最不樂見的「滯脹」。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