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預期壽命減降至76歲 新冠疫情非「唯一」原因

疾病防治中心(CDC)下屬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31日公布報告指出,美國民眾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2021年連續第二年降低,為76歲又1個月,創下1996年以來最低紀錄,也是過去一個世紀中,兩年之內預期壽命變短的最大幅度。
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導致美國民眾壽命變短的其他因素,還包括存在已久的藥物過量、心臟疾病、自殺、慢性肝病等問題。若以族裔區分,亞裔預期壽命為83歲半。
統計顯示,美國民眾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在2021年為76歲又1個月,是1996年以來最低紀錄;國民眾預期壽命在2019年時為78歲又10個月,到了2020年則降至77歲,在2021年更進一步下降。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美國民眾壽命減短兩年多。前一次出現美國民眾壽命突然驟減,是194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若以族裔區分,疫情期間某些族群受到衝擊特別明顯。統計顯示,美國爆發疫情之後,美洲原住民及阿拉斯加原住民的預期壽命都減短大約6年半,如今預期壽命只有65歲。同樣從疫情出現以來,亞裔民眾預期壽命也縮水約兩年,為83歲半。
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CDC官員指出,2021年美國民眾壽命變短的主要因素仍與新冠疫情有關,雖然新冠疫苗已經問世,但變種病毒不斷出現,導致染疫住院案例、染疫死亡案例數度上升,但民眾壽命變短還受到其他長期因素影響,包括藥物過量、心臟疾病、自殺、慢性肝病等。
專家指出,不同族裔之間預期壽命出現差別,背後原因與是否擁有高品質醫療照護有關。某些族裔民眾的新冠疫苗接種率偏低、從事疫情期間必須留在崗位的低薪勞動工作,也都造成影響。
如果以性別區分,女性2020年預期壽命約為80歲,到了2021年則減少到79歲多,減少約10個月。男性預期壽命在相同期間則減少約12個月,從74歲降至73歲。
根據疾管中心公開資料庫初估數據,民眾自殺案例在2021年約4萬8000件,較2020年增加2000件,自殺率(suicide rate)從每10萬人中平均13.5人自殺,升高到每10萬人裡平均14.1人自殺,相當於2018年時的自殺率。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