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 彭博:美電動車加入歐、中 進入新時代

彭博分析,美國的電動車工業與消費已起步,且已達到無法逆轉的社會轉變關鍵地步。
彭博分析全球受訪者接納純電動車的情況,美國成為最新一個電動車關鍵市場,新車銷售中有5%為電動車。
分析指出,這個門檻標示著業界開始量產電動車且技術偏好(technological preferences)迅速轉變的時期。
過去六個月來,美國加入歐洲及中國,這三大汽車製造市場超越5%臨界點。
彭博:預期2025年市場將占25%
若美國跟上此前18國的腳步,時至2025年會有約25%的新車銷售為電動車,比預期提早一、兩年。
許多成熟的新科技,包括電力、電視、手機、網路和LED燈泡,都經歷過這樣的S型技術應用曲線(S-shaped adoption curve),早期採納階段的銷售遲緩,一旦成為主流,銷售速度便會飛快增長。
若以手機而言,S曲線的頂點代表拒絕放棄先蓋手機的最後一批人;而若就電動車來看,5%是早期接納者被主流需求超越的轉捩點,在此門檻之前,銷售緩慢且難以預期,而過了這個轉捩點後,需求大增。
電動車的接納要素在許多國家出現類似情況,大多數障礙是因為不普及、沒有足夠的充電樁、汽車價格高昂、供應有限、買主對此不夠了解等。
南韓的技術應用曲線始於2021年,與中國2018年的情況類似,而挪威則早在2013年便達成此目標,今年可望達成此標準的電動車市場包括加拿大、澳洲和西班牙。
彭博指出,以上分析是就純電池電動車而言,但在部分國家,尤其是歐洲地區,當地更快速的接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lug-in hybrid),這類油電車的電池較小,引擎也能透過汽油驅動。
全球已有超過2000萬輛電動車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分析報告指出,若考量純電與油電車,全世界已有超過2000萬輛電動車上路,且此數據會在2023年底再增一倍。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不需要與純電動車相同等級的基礎建設與消費者關注程度,初步接納時期較不一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一直到占新車銷售約10%之際,才較為消費者所接受;美國與中國大多跳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階段,直接進入純電動車時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