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憂鬱…疫情煎熬 青少女「心病」急診遽增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最近公布一份研究數據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青少女因進食障礙、焦慮、憂鬱或壓力過大等原因到急診室就醫的比率急遽成長;該報告也進一步分析這一世代青少男女常見的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專家認為,疫情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獨、與世隔絕和失控。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醫師艾蜜莉‧普魯爾(Emily Pluhar)說:「一群非常脆弱的群體被強迫面對疫情大流行的結果,就是造成進食障礙,而且情況已經失控。」
CDC報告指出,為進食障礙就醫的青少女在疫情間翻倍成長,原因大多是「缺少過去日常的活動,以及失去情緒發洩的出口」。
此外,CDC稱罹患抽動障礙(tic disorder)的青少年比率也增加許多,更是一種「非典型」的狀況;儘管這種病症在男性的身上較為常見,但CDC表示,繼社群軟體、尤其抖音(TikTok)被廣為使用後,有些青少女在也開始罹患抽動障礙。
CDC報告中寫道:「社群媒體強化了民眾心中因為疫情造成的壓力,或是讓抽動障礙變嚴重的風險增加,才造成青少女近來頻繁就醫。」
另一份CDC的相關報告則指出,疫情趨緩後急診室的床位逐漸釋出,但為了心理健康而就醫的比率也大幅上升;雖說與2019年相比,整體就醫率在2020年下降51%,2021年又下降了22%,但CDC歸納只是因為民眾多半在疫情間延後治療,容易產生運動傷害的活動也減少。
此外,比起2019年,青少年男性為心理健康至急診室就醫的比率在2020年和2021年都有下降的趨勢;而根據心理狀況和時間的不同,青少男女就醫的比率也有些微差異,CDC報告就寫道:「這樣的性別差異象徵男女需求的不同。」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