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辭職潮」推高通膨率1個百分點 升息也難立即緩解

1月通膨幅度高達7.5%,為40年來首見,聯準會最新研究指出,除供應鏈危機外,「大辭職」趨勢影響亦不容小覷,對通膨的影響達一個百分點;此外,固然外界對聯準會採取行動的呼聲愈來愈大,但是聯準會對緩解通膨的幫助絕非立竿見影,長則可能要半年至一年才能看到政策效果。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Fed Chicago)14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大辭職、跳槽的趨勢,推高通膨幅度達一個百分點;而去年某些時間,大辭職的趨勢可占整體價格上揚程度的20%。
由於許多企業招聘困難,不少企業祭出加薪搶人,讓許多民眾得以跳槽尋覓薪資更高的工作,成為助長通膨的原因之一,因此大辭職趨勢的存續,最終會與通膨能否緩和相關;不過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首席經濟學者梅洛西(Leonardo Melosi)也說,造成通膨的最主要原因還是供應鏈危機。
至於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升息」,其原理是透過提高基準利率,緩和融資的流動;同時,美元相對變貴,也就是走強、升值,將讓進口變得相對便宜,還可間接擺脫對國內勞動力的依賴,減少招聘困難的問題。
但是國家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報導,這些操作與要求商店降價是完全不同的事情,貨幣政策從施行到有效果需要一段時間;廣信益群會計師事務所(RSM)首席經濟學者布魯索拉斯(Joseph Brusuelas)表示,對於「短期」的價格大幅上漲,聯準會無能為力。
經濟學者普遍預期,如果聯準會現在就採取行動,也要半年至一年後才會看到效果;布魯索拉斯表示,聯準會升息可抑制物價不斷上漲,但如果現在升息,也得在第四季才能看到顯著影響,而影響會在明年持續發揮。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