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需求失控 釀供應短缺 專家:明年中才會改善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尚未退燒,但民眾受惠股市和房市大漲,紓困支票與滿手現金使消費力道相當強勁,推升美國與世界經濟;不過全美消費者的高需求,卻也是各種供應短缺的原因之一。
為避免陷入供應短缺,企業持續下單與囤貨各類商品,導致供應鏈呈現難以控制的短缺,使供應商束手無策。
尤其是全國消費者,對於旅館住宿和用餐等服務類型的消費,仍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現在民眾主要將手頭現金花在電器用品、3C產品、家具和運動用品,對商品龐大的需求,推升通貨膨脹並造成缺貨。
除非消費轉向服務,或民眾停止大量消費,否則全球供應鏈要恢復正常恐怕得等到2022下半年,甚至2023年。協助企業管理供應鏈的顧問公司Resilinc執行長瓦基勒(Bindiya Vakil)說:「需求已完全失控。」
過去一年消費者物價已爆衝6.2%,但通貨膨脹終究會使消費踩煞車,但至少在現階段,製造商仍看不見龐大需求的盡頭。就連假期過後的購物熱潮退燒,恐怕也無法緩解塞港的狀況,或使工廠恢復存貨。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美國經濟學者克拉欽(Oren Klachkin)表示:「情況至少要到2022年中才會改善,但時間往後延的機會也是頗高。」
自去年4月起,花費在商品的消費成長32%;商品消費占所有消費近40%,高於疫情前的36%。為跟上消費需求,過去一年美國工廠產能也提升近5%;今年1至9月,進口量更比去年同期增加23%,貿易逆差更是創紀錄的982億元。
同時許多全美勞工為避免與大眾接觸染疫,也紛紛辭職,導致貨輪卸貨、運輸以及零售商店等各供應鏈環節都出現缺工。
現在貨輪若要卸貨,恐得等上兩周;目前亞洲工廠的出貨量已來到歷史新高,但仍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洛杉磯港執行長塞羅卡(Gene Seroka)就預測,塞港狀況可能到明年都無法緩解。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