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之亂 共和黨定調「拜登通膨」火力全開痛批

拜登總統意圖實施經濟計畫,並緩解民眾對物價攀升的疑慮之際,30年來最高通膨成為拜登總統新挑戰;通膨問題盤根錯節,涉及國內與國際因素,短時間內恐難迅速解決,共和黨則抓緊機會,加強批判力道,並將這波漲價趨勢定調為「拜登通膨」(Bidenflation)。
勞工部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增加6.2%,通膨連五個月高於5%,汽車、汽油、日用雜貨和家具等的價格都節節攀升。
拜登有意在正反面的經濟環境中取得平衡,一方面工資調漲、失業率下跌,但另一方面通膨也持續傷害美國家庭。
「消費者物價依舊太高。」拜登10日視訪巴爾的摩港(Port of Baltimore)時表示:「一加侖的油到一條麵包,一切價格的成本都更高了。」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通貨膨脹儼然已成拜登總統下一個政治夢魘;眾院歲入委員會資深成員、共和黨籍德州眾議員布萊迪(Kevin Brady)表示,對於美國家庭來說,這波漲價潮宛如一次「承擔不起的減薪」。
共和黨籍懷俄明州聯邦眾議員麗茲‧錢尼(Liz Cheney)10日在推特發文寫道:「拜登政府曾經嘗試解決問題,但後來沒能成功,想要依賴敵人來降低油價。現在,他們則把目光轉向戰略石油儲備。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支持美國原油廠商,好讓他們能夠滿足民眾需求。」
拜登先前對產油國家公開喊話,呼籲增產石油,讓油價得以降低;報導指出,拜登的訴求不但沒有獲得回應,反而讓自己處於劣勢。
拜登政府積極尋求其他穩定供應鏈的方式,並在本周提出新計畫;運輸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日前表示,供應鏈問題可能延續到明年。倘若通膨問題到明年仍無法解決,期中選舉對民主黨而言將是一場硬仗,即使有立法成果也無法拉抬選情。
報導指出,CNN「事實查證」顯示,共和黨指責民主黨法案開銷龐大導致物價上漲的說法,與現實有出入;供應鏈混亂、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產量緊縮等都是背後因素,讓問題變得錯綜複雜。
白宮幕僚長柯連恩(Ron Klain)接受CNN訪問時說,拜登施政已讓美國經濟好轉;他說:「由於疫情的關係,從經濟方面來看,我覺得現在國家的狀況,比起一年前已改善許多。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選民們都希望能看到實際成果,不是只聽我們說而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