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復業+低薪+歧視亞裔…疫期臨3重打擊 美甲員工喊苦

美國各地美甲沙龍的員工,到如今仍不能復業,加上低薪、種族歧視,她們正遭到新冠疫情的三重打擊。
1989年,越南裔范凱西(Kathy Pham,以下均音譯)來到加州時,年僅18歲,為了謀生,她上化妝學校,學會修剪美甲,從此就一直在美甲沙龍行業,工作到最近,被新冠疫情「害」到失業。
這行業不但收入低,還要忍受長工時和惡劣顧客,以及諸多化學產品及氣味。單親媽媽范凱西還能靠這行養三個小孩,多虧遇上好同事以及「待我們如家人」的好客人。
如今,范凱西已失業了5個月,政府的紓困補助7月25日停掉後,剩下每周100元的救濟金,她的日子委實不好過。
加州美甲行業的員工80%是外國出生的新移民,其中約四分之三來自越南,81%是女性。
根據移民政策研究所的資料,39%越南移民住在加州,全美國約六分之一美甲從業者集中在加州。
加州州議員卡爾拉(Ash Kalra)說,美甲沙龍歇業,受到打擊最重的就是女性和有色人種。「歇業以來,四分之三員工擔心,她們下個月的生活費恐怕沒有著落。」
目前加州以各郡染疫人數占總人口比率,決定是否允許美甲沙龍恢復室內營業,室外營業的設施成本太大,不是每個業主都能負擔得起,何況加州天氣乾熱,加上路人不戴口罩的話,染疫風險也不低。
旅館和賭場卻部分地區都可室內營業,美甲沙龍業權益組織共同創辦人阮潭(Tam Nguyen)說,這不公平,「我們的員工都受過嚴格的衛生訓練,同業也是服務業。」
更奇怪的是,他說,理髮業都已開放,讓美甲業者感到「困惑與受傷」,特別在兩個行業4月合力捐助了120萬個個人防護器材給醫療人員,如今,所受的政府待遇,竟判然兩別。
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斷指稱加州第一個社區感染案例,就是在美甲沙龍爆發,業者擔心這不但會激發種族歧視的情緒,更可能讓他們的飯碗,長期受到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