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重振經濟 企業家提發展電池儲能、護企業創新

中國「全國兩會」在北京登場,全國政協14屆一次會議與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在取消新冠「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經濟會如何重振?以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身分參政議政的企業家,紛紛就各行業發展建言。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建議,以「核電級安全」標準加快推進電池儲能高質量發展。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指出,保護企業創新,吸引人才不只靠高薪,還要靠企業文化氛圍。
上海證券報報導,曾毓群指出,近年來電池儲能產業快速增長,產品良莠不齊,對大容量電池儲能系統併網運行帶來挑戰。因此建議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機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並將該體系納入重大項目招標條件,引導電池儲能邁向以「核電級安全」為標竿的高質量發展。
此外,要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曾毓群建議,國家儲能平台數據分級分類要面向電池企業有序開放,以便電池企業支持平台建立更為準確的儲能電站安全預警模型,為儲能電池產品的不斷優化提供數據的支持。
新華社報導,除了提高個稅起徵點,保護企業自主創新外,董明珠還建議,大部分企業都是以高薪思維吸引人才,但企業文化氛圍很重要,企業更要培養的是達成共識的人,所以格力電器一直主張,不問文憑只憑能力。
董明珠舉例,有研究生到格力電器後到一線生產線工作,一做就是八年,從一個三個人團隊,到現在有80多人,實現公司自動化提升,公司也關注到他,逐步把他放到重要職位。
財聯社報導,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建議,在工業領域優先保障矽能源生產企業用電需求。並支持矽能源產業發展,原料及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能耗不納入能耗總量考核。
中國稅務報報導,去年中國實施的一系列稅費支持政策,對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就業等起到重要作用,給企業注入了政策「強心劑」。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指出,作為科技型企業的代表,受到莫大的鼓舞,稅收支持讓公司更有底氣將資金持續地投入到研發中去。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