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彈擊中波蘭 北約5號條款非自行啟動會員國遭攻擊機制
北大西洋公約的5號條款言明,攻擊任一會員國,不論在歐洲或北美洲,視同「攻擊所有會員國」,因此俄國飛彈15日擊中波蘭,立即引發「戰爭是否將起」的熱議。
只要某一會員國呼籲動用共同防禦協約,整個北約就有義務採取「它認為必要的行動,包括使用武力,以恢復並維護北約地區的安全」。
這不表示任一會員國遭攻擊,北約就自動啟動戰爭狀態;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魯賓(Joel Rubin)說,5號條款不是自動啟動機制,因此,不是說「明天每一個北約會員國就要全力入侵俄國」來回應今天的波蘭事件。
北約史上曾在2001年9月12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翌日,首度啟動5號條款,時任北約秘書長羅勃遜(George Robertson)通知聯合國,北約將協防美國。
5號條款刻意留下外交斡旋的空間,讓所有協約國做必要的「三思而後行」,打開外交工具箱,思考本防衛聯盟面對敵人攻擊會員國的最佳對策。
魯彬說,「你想想看,如果5號條款是自動啟動機制,那就給俄國宰制戰場的主動權了,讓俄國人決定何時發生戰爭,決定我們是否涉入。由我們來主控,我們有決定我們的行動的機構。」
他說,5號條款是「非常強有力的外交工具,它讓波蘭可以選擇如何回應,它的最大功能在提供不同選項,而不是規定一定要如何。」
根據四號條款,北約各國16日將開會,查明俄國攻擊波蘭領土的相關事實,但查明後,也不表示立即啟動第5條款。
波蘭自己要先查清楚俄國飛彈為何飛越烏克蘭,魯賓認為有可能是誤射,但也有可能是俄國直接挑釁,或想測試北約的共同防衛決心。
「第一步,先弄清楚何故至此?再想清楚,這是戰爭的第一砲還是測試砲?然後據以調整回應策略。」一切都釐清後,才有可能是北約史上第二度啟動第5條款。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