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台積電考慮擴大在日本產能 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華爾街日報(WSJ)19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台積電正考慮擴大日本熊本12吋晶圓廠產能,顯示這家晶圓代工龍頭試圖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對於相關報導,台積電19日表示,對市場傳聞不置評,強調日本廠目前皆照原訂計畫進行,進度良好。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也婉拒回應此事。
消息人士說,日本政府已暗示,希望台積電除了興建中的當地工廠外,還能進一步擴大在日本的投資,然而相關討論尚未定案,台積電正在研究可行性。
台積電是在今年2月宣布,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及電裝株式會社(DENSO)等兩大日本夥伴合資建立日本熊本廠,預計資本支出約86億美元。該廠後續獲日本核准35億美元補助支持。
台積電規畫,熊本廠將在2024年底前開始生產,產能包含22/28奈米,以及12/16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月產能5萬5000片,預計可創造約17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
從去年起,半導體產業歷經晶片荒等動盪,在此同時,美國與日本等盟國日益擔心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以及晶片製造過度集中於台灣。台積電正在日本興建的晶圓廠,就是對這些疑慮的回應之一。
知情人士說,若台積電打算擴大在日本的投資,可能會在九州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日本曾是首屈一指的半導體製造大國,如今已落後台灣和美國。東京當局官員表示,這構成了國安疑慮,應擴大本土晶片的產能,以支援車廠等製造商的晶片需求。
日本國會議員去年12月通過了重振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法案,規模達7740億日圓(合52億美元),目標是2030年前把國產晶片的銷售提高至近1000億美元,為2020年規模的三倍左右。
這項預算案包含為國內先進晶片的製造補貼數十億美元,日本經濟產業省已表示,將負擔台積電熊本廠約半數的建廠費用,最高將支應32億美元。
參與台積電建廠計畫的人士表示,日本政府的補貼,彌補了在日本設廠的缺點,例如電力供應吃緊,和容易遭受地震等天災襲擊。
近來全球的半導體需求已趨緩,部分原因是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的銷售下滑。台積電已縮減今年的投資計畫,以因應需求減緩和成本上升等局面。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