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格拉斯哥協定 中印堅持燃煤淘汰改削減 歐洲失望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13日落幕,近200個國家的代表經過15天的馬拉松談判後,達成妥協,協議各國需在2022年底之前強化「2030年減排目標」,加速分階段削減「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unabated coal)並淘汰「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雖然協議措辭力道減弱,但「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仍是歷來第一份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
「格拉斯哥氣候協定」談判最後關頭,在中國與印度堅持下,將原本「未使用碳捕捉技術的燃煤發電」草案中的「分階段淘汰」(phase out),改為較消極的「分階段削減」(phase down),引發歐洲國家與島嶼小國的不滿與失望。
中國與印度都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印度更是單一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大來源國家;美國氣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表示,各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接受印度對煤炭措辭的改變,「若不這麼做,就沒有協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聲明中表示,「我們脆弱的地球岌岌可危,我們正在敲開氣候災難的大門」。
不少國家抱怨,經過兩周談判,協定成果不如預期,但也慶幸總比沒有進展好。
在峰會尾聲,各國代表破天荒列出對煤炭的約束條件,不只制定國際碳排放額度交易規則,也要求汙染大國明年與會時提出更好的保證,致力於減排。
UN訂3成功標準 全落空
科學家呼籲減排遏止暖化,但各國仍以國內政治與經濟為優先要務;格拉斯哥會談之前,聯合國訂定三個成功標準,結果一個都沒達成。
這三個標準分別是2030年前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半數、富國援助窮國1000億美元,並確保半數資金用於協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遷最糟的影響。
古特瑞斯說:「我們在這場會議中未達這些目標,但取得一些可供日後進步之用的結構。」
瑞士環境部長索瑪魯加(Simonetta Sommaruga)表示,協定生變,讓暖化控制在比工業化前僅高攝氏1.5度的目標更難達成。
柯瑞堅稱,格拉斯哥氣候協定對全球仍是好消息,「我們在預防氣候失序、確保潔淨空氣、較潔淨水源與更健康的地球方面,比以往更近一步」。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