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難施影響力 阿富汗危機使英美「特殊關係」陷僵局

西方國家倉促撤離被恐怖組織「神學士」(Taliban)占領的阿富汗,不僅讓許多英國官員感到震驚,也讓英國及其最重要盟友美國的「特殊關係」陷入僵局。
倫敦在撤離阿富汗方面難以發揮影響力,未能改變華府的撤軍進程,也無法堅守英國希望在脫離歐盟後,達成「全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的目標。
七大工業國(G7)輪值主席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原本希望此混亂事件中發揮影響力,遂訂24日召開緊急線上峰會,孰料美國拒絕延長撤離期限,成為峰會開議前的絆腳石。
英國官員坦言,唐寧街的影響力有限,空中馳援撤離行動將在美軍離開後結束。
強生的發言人布萊恩(Max Blain)說:「我們曾與其他北約(NATO)國家討論,但未能得出可行選項,我們必須和美國人同時離開。」
英國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表示,美國與神學士約定8月31日期限是個「錯誤」,若拜登延長行動「就算是一、兩天,也會讓我們有更多時間營救民眾。」
英軍現有約1000人駐紮喀布爾機場,另有6000名美軍協助規畫撤離行動。
資深英國軍官怨懟美國撤軍,形容這讓跨大西洋的「特殊關係」出現空洞;英美特殊關係是兩國自二戰以來的用語,強調雙邊歷史、友誼及外交連結。
美國2001年領導入侵阿富汗後,超過15萬名英軍派駐阿富汗,其中457人捐軀。
拜登6月在英格蘭G7領袖峰會上與強生熱切寒暄,重申「確立兩國人民的特殊關係」。
儘管兩人會面時抱持積極態度,雙方性情卻不相同;拜登強烈反對英國受民粹鼓譟脫歐,且曾形容強生複製前總統川普的「心理與情緒特質」。
英國對白宮缺乏影響力,凸顯強生在英國脫歐後,企圖成為主要國際參與者及歐美橋梁的「全球化英國」目標脆弱。
歐洲各國領袖仰賴拜登取代川普,修復美國與北約及國際社會的關係;拜登讓美國重返全球遏止氣候變遷的行列,卻在致力終結阿富汗戰爭而迅速撤離上,讓盟友措手不及。
至於強生,批評者罵他不願與歐盟密切合作,並以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為由削減外援預算,讓「全球化英國」淪為口號。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