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警惕員工批評川普 紐約市府設「追蹤表」審查言論

「安陵容」陶昕然宣布離婚:我們走散了 很遺憾

太空垃圾落地球 凱斯勒效應逼近?

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凱斯勒1978年提出的理論文,認為太空垃圾引發連鎖反應,某次嚴重撞擊將噴發出一堆碎片,這堆碎片又撞擊其他太空物體,產生更多碎片,如此持續下去直到地球軌道被垃圾堵塞,導致人造衛星。圖為藝術家筆下的凱斯勒效應想像畫面。(歐洲太空總署)
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凱斯勒1978年提出的理論文,認為太空垃圾引發連鎖反應,某次嚴重撞擊將噴發出一堆碎片,這堆碎片又撞擊其他太空物體,產生更多碎片,如此持續下去直到地球軌道被垃圾堵塞,導致人造衛星。圖為藝術家筆下的凱斯勒效應想像畫面。(歐洲太空總署)

去年12月30日下午,一個巨大的熾熱物體從天而降,掉在肯亞偏遠村莊中,所幸無人傷亡,經調查確定它是個太空垃圾,也引發人們擔憂:「凱斯勒效應(Kessler Syndrome)是否正在逼近?」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地警察到場時該物體依然至發燙,必須封鎖該地區的居民直到它冷卻。肯亞太空總署(Kenya Space Agency)表示這個直徑約2.5公尺、重約500公斤(約1100磅)的金屬環是太空物體的碎片,初步評估應該是火箭的分離環,然而太空垃圾通常會落入海洋或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就燃燒殆盡。該局稱這可能是獨立案例,仍在調查中。

凱斯勒效應以美國天文物理學家唐納凱斯勒(Donald Kessler)命名,基於他1978年發表的論文。雖然定義模糊,但它概述太空垃圾引發連鎖反應的場景,也就是某次嚴重撞擊將噴發出一堆碎片,這堆碎片又撞擊其他太空物體,產生更多碎片,如此持續下去直到地球軌道被垃圾堵塞,導致衛星無法運行、太空探索必須停止。

據歐洲太空總署稱,自1957年首次太空飛行以來,已發生超過650起「因破裂、爆炸、碰撞或異常」導致的碎片噴發事件;去年11月便有一塊太空垃圾飛向國際太空站(ISS),靠著一艘對接在站上的俄羅斯太空船發動引擎五分鐘、稍微調整軌道才躲開一場災難。

2013年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與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主演的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便是圍繞凱斯勒效應所拍。上映十多年以來,軌道更加擁擠:美軍當時追蹤約2萬3000個物體,如今已達4萬7000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航太系副教授弗魯赫(Carolin Frueh)說,計算何時何地爆發凱斯勒效應是不可能的任務,幾乎每個模型都不準確,因為無法捕捉物體在軌道上的準確位置,且小於約4吋(10公分)的物體基本上無法觀測。

目前預防或阻止凱斯勒效應有兩大方向:一是盡快發展清理技術,目前的方法都是實驗性質且極為昂貴;二是祭出監管防止不當行為,聯合國去年9月通過「未來公約」但遭批評措辭含糊不清、缺乏執行手段。

肯亞太空總署人員正在檢視去年12月30日下午掉落在該國偏遠農存的一個巨大環狀物體...
肯亞太空總署人員正在檢視去年12月30日下午掉落在該國偏遠農存的一個巨大環狀物體,從天而降,掉在肯亞偏遠村莊中,所幸無人傷亡,經調查確定這是一件太空垃圾。(美聯社)

太空 俄羅斯 聯合國

上一則

北加鋰電池工廠火勢復燃 劇毒氣體瀰漫、逾1500人急撤離

下一則

救援阿富汗人報導挨告 CNN被判誹謗老兵 兩造達和解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