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成本上升 近4成民眾被迫削減支出 26%避免就醫買藥
通膨形勢嚴峻,幾乎年年都在調漲的醫療成本也不例外;蓋洛普(Gallup)最新民調顯示,將近四成、相當於9800萬成年民眾表示,他們因為上漲的醫療成本而被迫削減支出,其中最多民眾削減的支出,就是「醫療」本身。
民調顯示,國內38%的成年人因為醫療成本上升而被迫削減支出;全國所有成年人中,26%在過去六個月內曾因此推遲、或是避免就醫及採買處方藥,17%的民眾為了負擔醫療開支而減少開車,10%因此去節省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用。
若從收入來看,年收入低於2萬4000元的家庭中,62%因醫療成本而削減支出,整體有41%因此迴避醫療;但即使是年收入18萬的家庭,也有19%的支出被醫療成本上升所影響,且有11%迴避就醫,同樣是幾種削減支出方式中比率最高者。
整體而言,高達70%的民眾在過去半年內,因為通膨而改變消費習慣:全國所有成年人中,59%因此減少開車,30%因此節省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用,21%因此推遲、或是避免就醫及採買處方藥,19%因此減少享用大餐,13%被迫借錢。
這些數據反映出,國內高昂的醫療成本繼續上升的時候,其影響層面可以有多麼廣泛;蓋洛普去年的民調就顯示,18%、相當於4600萬名成年人表示,如果當下突然有一筆醫療支出,他們將無法負擔,7%在過去三個月間無力負擔處方藥。
39%的民眾表示,很擔心未來半年的醫療支出;但是只有3%的民眾預期,醫療成本未來半年的漲幅最高,遠低於汽油的43%及食品的34%。
這可能是因為,6月醫療成本的漲幅為4.5%,低於整體9.1%的通膨率;況且醫療成本在美國就是一直在年年上升,新藥售價平均每年漲20%,2021年的平均新藥售價,是2008年的10倍。
但事實上,這是因為到目前為止,許多健保合約尚未更新之故,故到今年底之前,可能將會看到醫療成本節節上升,屆時可能會讓很多投保民眾跌破眼鏡。
儘管民眾負擔沉重,但是絕大多數已不指望他們選出的代議士能有所作為:高達94%的民眾不認為,國會會在一年內因醫療成本高昂而採取任何行動,不論黨派、性別、年齡、族群,看法都沒有太大差異。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