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無證客 國安部借用手機定位 從川普延續到拜登政府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18日公布報告指出,國土安全部自2017年以來使用數百萬元購買兩家公司的手機定位資料,以追蹤查詢無證移民、甚至美國公民在國內外的行蹤。
ACLU的報告指出,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和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等國安部所屬單位,與Venntel和Badel Street兩家公司簽署了採購定位資料的大批合約。
華爾街日報2020年首次報導ICE和CBP利用手機定位資訊進行移民執法,當時國安部及其下屬機構承認購買了資料的使用權,但沒有說明如何在執法過程中使用。
Venntel公司在向國安部爭取合作合約時說,他們的定位系統每天可自動編輯、處理與驗證2億5000多萬部手機的150億份定位資料;ACLU說,幾乎沒有任何措施可阻止手機定位資料被窺視。
但僅從合約中看不出ICE和CBP是否利用手機定位資料執行過逮捕,Venntel公司表示,他們的資料中沒有儲存個人身分識別訊息;但ACLU指出,從一個人在某地的滯留時間,執法部門很容易查出此人的身分。
ACLU說,國安部系統蒐集的資料清楚地表明,聯邦執法與移民機構在利用千百萬美國人的敏感定位資料和缺乏強有力的隱私保護法,使人輕易成為被監視的對象。ACLU表示,CBP曾利用手機定位資料追蹤過美墨邊界的人員流動。
但ACLU認為,國安部蒐集的個人定位資料似乎無法區別越境無證移民和家住邊界地區的美國公民。
ACLU指出,國安部蒐集的定位資料其實從前朝川普政府時期便已開始,一直延續到拜登政府,獲得的資料遍布北美地區,包括洛杉磯 、紐約、芝加哥、丹佛、多倫多和墨西哥市等。CBP曾以2萬元將合約延續至2021年9月,ICE年去年11月簽署新合約,將延續至2023年6月。
2018年,CBP曾三天內在西南地區蒐集了11萬3000多份個人定位資料,相當於每分鐘蒐集26個。
手機定位資料市場的估值約120億元,由於美國沒有聯邦隱私法可用來加強行業管控,定位資料的銷售過去十年基本不受限制,千百萬個人的行蹤資料被出售和洩露,美軍曾用來確認穆斯林的位置。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