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農民叫苦 市場需求激增 但惡劣天候恐致歉收

全世界正寄望北美農民,從玉米到油菜籽,都能有大豐收,但詭異的氣候模式恐將造成歉收。
美國和加拿大的氣候都出現不尋常變化,部分作物因酷熱和乾旱而枯萎,另一部分則面臨水患。但此時,隨經濟從疫情中復甦,需求激增,每一顆榖粒都很重要。
罪魁禍首是一個異常的高壓系統,很可能在作物開花結果的關鍵期續留原地不動。它造成美國太平洋西北部出現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同時在美國中部各地形成低壓槽,帶來強陣雨。炎熱乾燥的天氣已向東移動,影響到美國大平原和加拿大大草原,從披薩要用的春小麥到食用油需求的油菜籽,全都受創。
由於巴西在內主要農作物出口國的產量減少,美加的惡劣天候更加劇農產品市場的波動,油菜籽價格創下歷史新高,春小麥攀至數年高點。
美國糧倉愛荷華州農民April Hemmes說:「雨、冰雹、乾旱,我們都碰上了。」
過去,乾旱和降雨較溫和、範圍也較廣,但如今氣候變得較極端,導致同時出現一小區一小區的鬱鬱蔥蔥和嚴重乾旱。
美國最大玉米生產地和第二大大豆種植地的愛荷華恐有大麻煩。Freese-Notis Weather氣象學家Dan Hicks說,目前分開乾旱危險區和較「正常」氣候地區的那條線,正好貫穿該州。
在愛荷華西部數百萬英畝農田遭遇乾旱時,其他地方的農民卻擔心暴雨成災,影響收成。此時農作物價格正逢近10年來最大漲勢。
愛荷華東南部靠近Ottumwa,Pat Swanson有2,500英畝地用來種大豆和玉米,她說,上周開始下雨本來是件好事,但在6.5英寸降雨量的豪雨後又來一場冰雹風暴,通往她農場的碎石路被沖刷一空,部分農地恐怕顆粒無收。
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南部農業城鎮主要種小麥、玉米和大豆,目前的降雨量是2012年以來最少,氣溫卻達10年多來最高。臨近的北達科他州,官方數據顯示,春小麥作物是1988年以來最差。北州農民Paul Anderson放棄春小麥改種玉米,還將種子種得特別深,希望根部能吸收土壤裡的水分。
在高價和庫存減少的刺激下,美加邊境兩側的農民都在增加種植面積,但產量並不理想。加拿大政府周二表示,農民種植3年來最多的油菜籽。美國政府周三會發布年度種植面積報告。
加拿大環境部已在該國西半部的大部分地區發布高溫警告,甚至遠至北極圈。這個以寒冬著稱的國家,主要農業省艾伯塔和薩斯喀徹溫正要迎接一周的熱浪來襲,預計周間高溫可達攝氏40度。
研究大宗商品的LeftField Commodity Research分析師Chuck Penner說,攝氏33度就足以壞事,收成受創「幾成定局」。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