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短缺 勞工「討價還價」爭取加薪 罷工潮陸續湧現

美國正面對工資與通膨之間的惡性循環:高薪酬推高企業成本,企業無奈上調消費品價格,導致生活成本上升,工人在生活壓力下要求更大幅度的加薪……使得通膨率繼續飆升,而加薪幅度卻往往追不上飆漲的通膨率。
勞工要求提高薪酬的最重要底氣,就是勞動力嚴重短缺。鐵路工人、教師、護士、咖啡師……幾乎各行各業都出現缺人荒,其中鐵路工會正引領透過罷工來爭取加薪的潮流。
數據指出,目前就業市場人力非常緊張,有1100萬個職位空缺需人填補,供需要求表明,工人有優勢。
儘管鐵路工會最終與資方達成臨時協議,避過上周可能出現的全國性大罷工,拜登總統也稱讚協議是工作尊嚴的勝利。但工會領袖表示,薪酬還非主要,最重要的是生活品質問題。
全國機車工程師及列車員兄弟會主席皮爾斯(Dennis Pierce)說,6萬名工人的關鍵問題是休假與病假,從工程師到售票員都抱怨人手嚴重短缺,每周七天都要待命。
雖然避過了鐵路工人大罷工,但其他工潮陸續出現,西雅圖的教師離崗,明尼蘇達州1萬5000名護士採取罷工業行動,俄州教師走向街頭,咖啡師工會要求給工人更多的分成。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球經濟分析師法羅哈(Rana Faroohar)表示,這是新冠疫情過後,勞動力與企業之間的重新平衡,除加薪外,勞工還會要求更多,比如假期、病假、更好的福利等。
宏富投資集團(AGF Investments Inc.)首席經濟策略師瓦拉爾(Greg Valliere)也同意,在工會展示力量下,愈來愈多薪酬會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掛鉤。
但對經濟決策者來說,這是一個死結的難題,因為縮小工資與消費者價格之間的差距,實際上會導致通貨膨脹。
法羅哈指出,工資在上漲會對通膨不利,勞工薪酬最近整體增長了5%,但住房、醫療保健、教育支出,正以三倍的速度增長。但他仍然說,多放一點金錢到工人的口袋裡,並不是一個壞主意。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