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實驗減縮貧富差距 「嬰兒公債」成年最多可領2.5萬

華盛頓特區率先推出「嬰兒公債」(Baby Bonds)計畫,將讓華府最貧困家庭出生的新生兒於成年18歲時領取最高2萬5000元補助,協助弱勢家庭的兒童成長並接受高等教育。
艾莉亞‧曼寧(Aaliyah Manning)想成為心理醫師的夢想在大一時因缺錢止步,一年後,25歲的曼寧重回華府速食店工作,與男友、男友母親及男友在另一段關係中生下的9歲女兒同住在兩房公寓,大多靠著社會補貼度日,懷有身孕的她還有學貸要還。
曼寧面臨諸多困境,但她得知華府的「嬰兒公債」社會福利先鋒計畫後,慶幸腹中男嬰的未來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曼寧說:「這對他而言會是不一樣的機會,與我大不相同。」
過去十年來,嬰兒公債的概念從左派觀念變成實際政策,華府率先試辦;各地議員也希望模仿這項試驗,支持者認為若此計畫達到聯邦層級,將有助弭平日漸擴大的財富差距。
艾莉亞‧萊特(Aaliyah Wright)產下第二胎女兒卡麗(Kali)後一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說,她背負8萬元學貸,沒有太多存款可以支持女兒成年後的生活。
萊特與丈夫凱南‧萊特(Kainan Wrigh)都有穩定的工作,她是非政府機關的接案員工,他則是理髮師,年收入約7萬元,夫妻倆靠醫療補助(Medicaid)取得健保。
萊特夫妻的收入水準符合女嬰申請「嬰兒公債」的資格,但她獲得的補貼會少一點。凱南說:「在成年階段,這筆錢可以成為女兒做大事的契機。」
「嬰兒公債」雖名為公債,但它更像信託,在貧童生活的關鍵時刻提供金援,並在受惠對象成年時獲得一大筆款項,用以支付高等教育學費、投資企業或付房貸頭期款。
截至8月中旬,華府已標記833名在該市出生的嬰兒,他(她)們年滿18歲時便能領到最高2萬5000元。
去年夏季起倡議「嬰兒公債」的華府市議員麥克杜菲(Kenyan McDuffie)說:「試想這些年輕人困於貧窮且從高中畢業時,有一個存款的帳戶等著他(她)們。」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