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質疑 拜登:中東策略既務實且可實現

拜登總統16日結束為期四天的中東之行,他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出席「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及埃及、伊拉克和約旦(GCC+3)會議,與九國領導人開會時表示,他的中東策略「既務實且可以實現」。
拜登指出,他此行目的不是與王儲會面,而是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未來定位。他說:「我們不會在中東留下一個真空,讓俄羅斯或中國來填補。」
面對外界質疑他曾因沙國侵犯人權、誓言避開沙國,如今卻仍然往訪,拜登在闡述其中東策略優先順位時,試圖正面回應表示,「沒有一個國家永遠都是對的,包括美國在內」。
拜登表示,經驗告訴他,被批評並不好玩,但問責制和法治是確保正義和繁榮的最佳之道。拜登還承諾,將與中東地區建立政治經濟和安全聯繫,並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
另一方面,選民更感興趣的可能是,拜登是否說服了石油資源豐富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協助降低天然氣價格。儘管尚未宣布任何具體承諾,但拜登15日指出,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國(OPEC+)最近已增加產量,他預計「未來幾周可望看到進一步措施」。
拜登政府認為,拜登推行的中東策略,比過去試圖透過軍事力量來更迭政權,要來得更切實際。拜登說,如果建立夥伴關係和加強聯盟的嘗試成功,可能可以讓中東更安全和一體化,就不太可能引發暴力極端主義或新的戰爭。
拜登是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以來,美軍未在當地執行戰鬥任務情況下,第一位訪問中東的總統。
拜登在此次訪問行程中,先後與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發布聯合聲明,同意阻止伊朗「取得核武」的重要性。
路透報導,在美國與沙烏地的共同聲明中,拜登也明確表示美國會繼續承諾支持「沙烏地阿拉伯的安全和領土防衛,並協助沙國獲得捍衛人民及領土不受外部威脅的必要能力」。
在中東,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分別是伊斯蘭什葉派和遜尼派的主要國家,兩國2016年因在葉門、敘利亞等區域內的代理人戰爭中各自支持敵對兩方而斷交。
聲明提到,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強調必須進一步嚇阻伊朗不要干預他國內部事務,不可透過武裝代理人來支持恐怖主義,且不得破壞區域安全穩定。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