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 傑克森在對立之中找妥協

拜登總統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傑克森(Ketanji Brown Jackson)7日獲得參院同意,成為首位非裔大法官;她自稱「70年代之子」,由邁阿密郊區走上華府司法最高殿堂絕不平順,但她向來能在對立中找出妥協,能從眾聲喧嘩之間發現中道,捍衛她父母世代爭取的民權平等。
華盛頓郵報報導,傑克森出生於1970年,她的父母為愛女取了非洲名字「凱坦吉」(Ketanji),意思是「可愛的人」;她回憶小時候父母告訴她,她的時代已不像過往有那麼多看似乎穿不透的障礙,前途明朗,只要努力並相信自己,就能成為自己想成就的人。
為爭取民權,傑克森父母那一代人採對峙抗爭,但傑克森用不同手法開拓自己前途,她開朗歡樂,善用聰慧機敏,不管非裔代表什麼障礙,她認同自己的根苗,從不避諱。
紐約律師、傑克森哈佛大學法學院時代宿舍室友妮娜‧席蒙斯(Nina Coleman Simmons)指出,傑克森就捍衛自己、罔顧周遭噪音而畫下界線,頭腦清晰到異乎尋常,總是能找出中庸之道。
當時非裔哈佛學生上街頭,就種族及平等命題與校方對峙,傑克森總是忠告要有節制;席蒙斯回憶說,傑克森提到,非裔同學朝著校務人員大吼,學校是不會傾聽的,大家要找出事實,拿出來說服他們。
1988年,傑克森在哈佛讀大一,新鮮人都住在環校園的宿舍,而傑克森班上有同學由窗戶掛出南北戰爭時代南方邦聯的旗幟,讓非裔學生會十分憤怒,也是會員的傑克森加入抗議、四處遞傳單、提陳請願書,組織靜坐示威。
但傑克森未陷入抗議活動全然忘我,她指出忙於這些示威很高貴,因此大家未在圖書館讀書;因為抗議,大家錯過課堂;傑克森不像其他同學變得不像正常學生,落入掛旗學生的圈套,或分心而錯失學業,她也不像一般同學因強化非裔的刻板形象,無法在哈佛立足。
從這件事以及後來許多事件,傑克森學到有兩個方向:捍衛正義,以及沉潛下來苦幹實幹;據訪問過十多位傑克森的友人,還有閱讀2000多份傑克森的演講稿及著作,可以得知傑克森拒不分心;她追求自己的理念,但她會挑選戰場,挑好戰術,更多著墨在說服他人,而不是主張自己的反對。
傑克森2020年對芝加哥大學非裔學生團體說,身為有色人種專業人士,大家都會碰到有人故意動用歧視手段,要針鋒相對耗時耗力,為了偶發的愚行而生悶氣、延擱正事,不如奮力於成就自己;她強調自己是這樣看待自己的膚色。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