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拜登欲防止中俄聯手 短時間難奏效

拜登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視頻對話,被視為世界範圍內最受關注的對話,美中關係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反映出美國已克服了其最深層次的外交政策擔憂。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自始至終最憂慮的是,一方面既要面對俄羅斯這個歷史性冷戰老對手,一方面要冒著與中國這個新興最強大對手公開衝突的風險,但現在拜登與習近平的通話,說明了他要與中國取得默契合作以壓制俄羅斯。
不足兩小時的對話,時間雖短但影響至巨,拜登明白無誤地向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出一個信號,即普亭揮軍烏克蘭前與習近平建立的「不封頂」的戰略夥伴關係,根本沒有他所認為的那麼重要;而且華盛頓視北京為除自己之外的全球主要大國,而不是莫斯科。
俄烏戰事立場 美中存在鴻溝
俄烏之戰已在全球引發徹底的政治洗牌,儘管習近平不會有興趣支持普亭破壞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但要他選擇美國為歷史正確一方,只會是天方夜譚。中國對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立場,也說明了拜登和習近平之間仍然存在意識形態鴻溝。
不過從美中雙方在拜習通話後發出的新聞稿看,習近平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強調中國「向來從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作出判斷」,外界分析其潛台詞是,中方不會打破對俄羅斯的國際制裁,這將視為拜登的重大勝利。 因為通話前,包括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等人,一再對中國提出嚴厲警告。
放眼長期 中想保持微妙平衡
目前,中國正試圖在整個烏克蘭危機中保持微妙的平衡,如果美國因此陷於歐洲的困境,無疑可以緩和華府向重心轉向亞洲的目標,緩解所受到的壓力,然而若烏克蘭戰爭拖延下去,勢必令全球經濟出現逆轉,中國的長期經濟利益也將面臨風險。
因此北京現在尋求的是建立一個外交中間地帶,避免批評普亭的同時,也力求避免與美國及歐盟走上一條不歸路。雖然中國沒有正式譴責俄羅斯,但習近平早前與法、德領袖通電話時表達了對局勢的憂慮,反映出他擔憂中國利益會受損。
儘管拜習通話前,布林肯、蘇利文等人對中國的警告跡近責罵,但習近平在外交政策方面採取愈來愈民族主義的基調,說明他不會屈服於美國的壓力,但也力圖保持其選擇的開放性,避免超出其自身利益領域。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指出,一直以來有觀點認為,中國要麼與俄羅斯同在,要麼與烏克蘭及西方國家同在,然而她走的是第三條路,一條不結盟的道路。
中俄保持距離 拜登收穫進展
但甘思德也認為,俄烏戰爭拖得愈久,中國的選擇就愈難,對其經濟影響也愈大。畢竟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是與美國及歐洲交織而不是與俄羅斯。
甘迺迪也指出,儘管拜習通話後,俄烏戰爭不可能馬上有戲劇性轉變,但如果能讓中國稍與俄羅斯保持距離,肯定會有一些進展。
英國劍橋大學國際法教授韋勒(Marc Weller)也表示,中國可在結束俄烏衝突的談判中發揮巨大作用,習近平只要給普亭打通電話就能解決問題。
編輯推薦
-
俄國總統普亭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又出兵烏克蘭,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國際局勢急速變化,世界新聞網為您提供俄烏最前線的最新消息與分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