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外交兩難…中國高層連日磋商 挺俄也不得罪歐美

中國最近在俄烏關係的表態上有如走鋼絲,一方面試圖打造與俄羅斯的密切夥伴關係,另一方面防止與美國的關係更加對立;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俄羅斯總統普亭並簽署聯合聲明以來,北京一直呼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俄烏爭端,與美國及其盟國的立場趨近,反映出中國高層經過多日閉門磋商後,希望繼續維持與美國的關係,避免被西方孤立和傷害自身的長遠發展。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通過線上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時,使用了中國高層迄今最清晰的語言試圖緩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攻:「任何國家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和維護,烏克蘭也不例外。」
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話時,也呼籲通過對話解決俄烏危機,顯示中國無意與歐洲的距離更遙遠。
習近平在與普亭的聯合聲明中支持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但沒有提到烏克蘭;知情者表示,北京支持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背後是隨著中俄兩國與美國的關係惡化,習近平迫切需要展示與俄羅斯團結一致, 俄羅斯擔憂北約東擴的安全威脅,中國擔心美國干涉台灣問題損害其領土完整,兩國元首認為他們在同一條船上。
但中國似乎低估了世界對中俄聯合聲明的反應,美國和歐洲的許多人將其視為明顯的信號,顯示中國試圖聯合俄羅斯重塑對他們有利的全球秩序。
中國高層儘管展現出向莫斯科傾斜的姿態,但仍認為與美國的關係不會降至谷底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為保證經濟安全與發展,中國需要繼續獲得美國的金融和科技資源,中國認為如果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協助其躲避制裁,將損害自身利益。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的邦妮·葛拉塞(Bonnie Glaser)說:「中國承認與美國是競爭關係,但不想被推入到俄羅斯陣營。」
在中國最高層的政治局七常委隱身逾一周後,北京高層開始明確表態反對入侵烏克蘭的立場,尤其是鮮明地點到了烏克蘭,顯示中國確定的戰略是反對俄羅斯侵占東歐國家,同時繼續譴責美國及其盟國炒作俄羅斯的威脅。北京認為,這一戰略有助於防止與美國和西方世界的關係進一步惡化和對抗,同時也堅持了反對干涉他國內政的一貫原則。
編輯推薦
-
俄國總統普亭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又出兵烏克蘭,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國際局勢急速變化,世界新聞網為您提供俄烏最前線的最新消息與分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