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預警新冠 「廢水偵測」可抓諾羅、流感等更多病毒
數據顯示,40%至80%民眾染上新冠肺炎後,會排泄出含病毒物質,而研究顯示,這些廢水可以提前預示疫情升溫,引起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注意。現在,CDC希望能夠建置廢水病毒偵測預警系統,為未來的病毒傳播做準備。
華盛頓郵報報導,40%至80%民眾染疫在最初階段排泄出的穢物就會含有病毒,且包括無症狀感染;而且研究發現,當廢水中的病毒含量開始增加的四至六天後,通常當地的確診數及染疫住院率就會開始上升。
CDC主管廢水偵測的官員艾米‧柯比(Amy Kirby)表示,這些數據「非常強大」,能夠掌握包括無症狀感染在內的疫情局勢,而且不用透過就診或篩檢等紀錄就能掌握。
柯比表示,地方公衛機關掌握到廢水中病毒的形勢發展後,可以提早做出應對決策,例如加強當地篩檢、設置接種站,或是調動醫療資源等。
除新冠病毒之外,CDC還希望將廢水偵測擴大到其他病毒或病菌,例如具抗生素抗藥性的病菌,諾羅病毒、流感病毒、具高致命率而有「超級真菌」之稱的耳念珠菌,以及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成為新的疾病預警系統。
透過廢水偵測、預警病毒發展的作法由來已久,最早期是小兒麻痺病毒,而當前的新冠病毒偵測已為法國、德國、荷蘭等國所用。
在美國,加州、科羅拉多州及休士頓、紐約市的衛生廳、局過去曾領先全國,在廢水中發現Omicron變種病毒的出現。
除政府外,學術機構、私人單位等也會參與廢水病毒偵測,例如波士頓就曾透過廢水預測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的高峰時日。
CDC則在2020年9月啟動國家級的廢水偵測系統,向多個地方政府、公用事業及提供資金,追蹤全國400個站點彙整相關數據,這些站點已採集超過3萬4000份樣本,涵蓋的社區人口共5300萬人。
柯比表示,相關數據將陸續發布在網站上,採集的站點未來幾周還要再增加255處,最終目標是要讓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廢水偵測系統的預警範圍。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