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服?強硬?美中氣候變遷攻防 柯瑞面臨難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召開在即;「華盛頓郵報」報導,面對全世界排碳量最大、擁有全世界一半燃煤發電廠的中國,又堅持美國必須擱置人權、香港、新疆、台灣、貿易、網攻等議題才肯合作,讓氣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不單面臨反對派攻擊,也並非所有白宮官員都與他同調。
今年初夏時,柯瑞曾向拜登總統表示,除非改善與中國關係,不然應對氣候變遷的目標將「無法達成」;支持改善美中關係者以「自由派」為主,例如聯邦眾議員格里哈爾瓦(Raúl Grijalva)、趙美心(Judy Chu)就曾在至拜登的信上說,與中國合作「至關重要」,若不加強溝通合作,甚難想像還有其他應對氣候變遷的可能性。
影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一洲焦點
但是柯瑞呼籲改善美中關係的作法引來批評,聯邦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等就曾指控,就是柯瑞從中運作,拖延「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的立法進程,或是阻攔其他白宮擬議、對中國的強硬措施,呼籲拜登應該把柯瑞換掉。
華郵取得的文件顯示,柯瑞的副手裴爾辛(Jonathan Pershing)曾向國會議員表示,全球大部分太陽能板的多晶矽(Polysilicon)材料來自新疆,供應鏈移轉需要5年至10年的時間,希望立法能夠「更具靈活性」一些。
甚至部分白宮官員的態度也與柯瑞不一致,例如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就曾表示,他懷疑能否單靠美國就能說服中國減少碳排放;消息人士還向華郵表示,柯瑞曾在初夏呼籲拜登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但是蘇利文不認同此舉,認為「為時太早」。
消息人士也表示,中國「只依據自己的國家利益做決定」,也不會依循外交途徑的做法處理氣候問題,因為他們沒有「如果我們對中國好一點,他們就該在氣候上有多一些行動」的信念;不過,與許多官員一樣,他也相信柯瑞與蘇利文在對中國的態度上,其實是「殊途同歸」。
拜登不希望在COP26空手而去,政府也希望在未來四年將排碳量降至2005年時的一半;但是綠色和平(Greenpeace)東亞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表示,COP26可能會是「有史以來最艱難的氣候峰會」。
編輯推薦
-
俄國總統普亭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又出兵烏克蘭,坦克大軍直驅首都基輔;國際局勢急速變化,世界新聞網為您提供俄烏最前線的最新消息與分析。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