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任內首次日媒專訪:想和習近平共進晚餐想法沒變

記者雷光涵/即時報導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日前在總統府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總編輯山崎浩志的專訪,在談到與中國的關係時,重申「對話與交流」的主張。被問及去年總統大選時,他曾說最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共進晚餐,現在有沒有改變,賴清德說,他理解習主席不容易接受這個提議,但希望在對等與尊嚴的基礎,與對岸展開交流與合作,把對抗轉為對話,封鎖轉為交流。

這是賴清德上任以來,首度接受日媒專訪。他說,台灣非常希望與中國和平共存、共同繁榮,重要的是,在穩定的關係下,追求經濟發展。日經報導,中國一向將賴清德視為「台獨派」,對他抱持敵意。但在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賴清德曾表示,自己最想共進晚餐的對象是習近平,提到想與習一邊喝自己愛的珍珠奶茶,一邊告訴他,戰爭沒有贏家。

賴清德說,台灣社會一直存有善意,舉例表示,台商投資為中國社會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帶來安定。說明台商不只透過對中國的投資獲利,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他表示,「期待中國能理解台灣人民希望過著民主、自由與有人權的生活」,呼籲中國建立彼此尊重的關係。

對於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賴清德說,在與美方的談判中將從零關稅開始交涉,尋求簽署貿易協定的機會。表示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及台灣從美國進口天然氣等,將「確保縮減台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專訪中,數度提及台灣在半導體生產的優勢,要建立不依賴中國的「非紅色供應鏈」。

面對全球經濟動盪,賴清德表示將致力「確保自由貿易」。他以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等尖端技術為例,表達想推動與民主陣營建立供應鏈。日經報導,他的談話透露出,不只要維持自由貿易體系,也希望透過與友好國家的供應鏈連結,保障台灣的安全。

日經指出,自由貿易為台灣經濟帶來成長,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影響很大。對美國可能對台灣課徵高達32%的關稅一事,賴說,「我理解這是非常嚴峻的挑戰」,表示會不以對抗,而是透過談判來降低關稅。

他說明,台灣對美出口的大多是谷歌、蘋果、輝達等美國AI企業需要的高科技產品。他盼望美方理解,若對台灣課徵關稅,將不利於台灣的半導體與資訊科技產業對美國的投資。談及台灣對美國投資的意義,他強調這對美國實現再工業化,成為AI領域中心不可或缺。

談到與日本的關係時,賴清德表示,目前印太地區與國際社會都需要日本的領導力,盼望日本發揮影響力。他認為,為維持自由貿易,日本重視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CPTPP)」將變得更重要。若台灣能順利加入CPTPP,將有助於建立穩定的供應鏈。賴清德說,希望日本支持台灣加入。

報導說,中國強烈反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試圖塑造自己是自由貿易的領銜者、與美國對抗的形象。對此,賴清德批評,中國是在利用自由貿易體系,侵犯智慧財產權,指中國政府大量補貼企業,讓商品以不合理的低價傾銷全球,與自由貿易的理念背道而馳。

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中央社資料照)
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翻攝自日經新聞)

賴清德 習近平 中華民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