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陽孜震撼書法 紐約大都會展出
記者范航瑜╱紐約專訪
來自台灣的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邀請,創作兩件巨幅書法作品在大都會博物館大廳展出,董陽孜亦是首位在大都會大廳展出的亞洲藝術家。「大廳委約創作:董陽孜—對話 」(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展覽於11月21日(周四)起展出,至明年4月8日結束。
董陽孜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量身創作的兩件作品均為360.1x727公分的巨幅書法,以古代經典文字為靈感。一幅取自「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一幅選自蘇軾詩句「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展現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取捨與自律精神。…《閱讀全文》
來自台灣的文字藝術家董陽孜11月21日起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大廳委約新作—對話,兩幅巨幅文字藝術創作將架起東西方與古今溝通的橋梁。圖為董陽孜在台北書寫的「至大無外」。(圖/自在工作室提供 汪德範/攝影)
董陽孜對談馬唯中 笑稱:還不過癮
記者范航瑜、馬璿╱紐約報導
「每一件作品,只用一枝筆完成。難也就難在這個地方。」董陽孜21日在開展時與策展人馬唯中對談,馬問董,對這次展出的作品滿不滿意,董陽孜笑稱:「還不錯,但有點不過癮。但只要你們滿意,我也就開心了。」
董陽孜是首位獲邀參與的亞洲藝術家與女性藝術家。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4月8日,紐約市居民可憑身分證明免費入場參觀。更多詳情請訪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官網:https://reurl.cc/742Gz5 。…《閱讀全文》
台灣的文字藝術家董陽孜(左)21日起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兩幅大字,並與策展人馬唯中(右)對談。(記者張宗智/攝影)
董陽孜:我這一生,都在為文字藝術效命
記者何振忠
這次,屬於華人世界的董陽孜走向國際舞台,要在世界中心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向世人展示文字藝術之美。雖然只有兩幅,但可是大大的兩幅,掛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著名的大廳立牆,她希望觀者可以讀出她書寫的深意。
在浩瀚經典中,董陽孜為何選了這兩句?她向主辦單位解釋,對博物館適切,因為這裡有埃及神殿、有敦煌壁畫、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珍奇古物,人們走進博物館就是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另一層是對自我的觀照,反映她的為人態度,這幅字,她書寫過不知凡幾,但每次都是和自己對話,不論是做人或對社會國家都必須負責,堂堂正正,頂天立地,這是董陽孜對自己的訓練。…《閱讀全文》
台灣當代知名書法家董陽孜是首位在大都會博物館大廳展出的亞洲藝術家。(圖/自在工作室提供 劉振祥/攝影)
台灣護照印章 也出自她手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書法家董陽孜將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美國首次大展「董陽孜—對話」,董陽孜的專訪也在11月9日與12日先後登上紐約時報紙版與中英文網站,標題「來自台灣的書法帶來自由的訊息」甚至登上紐時報紙頭版。
報導也提到2013年董陽孜受外交部邀請,設計台灣護照印章的故事。董陽孜說,在台灣,沒有多少人知道護照印章上是她的書法。她甚至沒和家人提過,「只有當過海關時,移民官員看到我的名字才知道是我。」…《閱讀全文》
董陽孜在專訪中透露連台灣人都鮮少知道的秘辛—原來台灣海關使用的護照印章,字體也是董陽孜設計的。(記者陳宛茜/翻攝)
策展人馬唯中 體悟「對話」3重魅力
記者范航瑜、馬璿/紐約專訪
進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廳,會有兩幅書法作品進入眼簾,這是台灣藝術家董陽孜特別為大都會博物館量身訂製的創作;策展人馬唯中表示,每個策展人在舉辦展覽時都會思考,如何在博物館歷史的敘事框架和文本中對待藝術家的作品,並和現有的館藏作有意義的對話;而正呼應了此次特展的主題:對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1月21日揭幕「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這是亞裔藝術家首度在館內這個獨特的空間展出,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場大型展覽。當晚,策展人馬唯中以一身具水墨意象的服飾與董陽孜對談;22日馬唯中接受世界日報專訪,向讀者說明此次展覽的思考。…《閱讀全文》
大都會博物館策展人馬唯中與董陽孜作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合影。(記者馬璿/攝影)
馬唯中談董陽孜文字藝術 看見母親周美青家學底蘊
記者馬璿、范航瑜
馬唯中醉心於文化藝術領域,或可從母親周美青寫過的文章找到家學淵源的線索。周美青在台灣雜誌《親子天下》的專欄寫過《去看藝展吧!》一文,提及在女兒成長過程中,常帶著孩子們參與各式藝術活動,原先只是單純想培養孩子的美感,卻激發了她們對藝術的好奇心與熱情。周美青也在《重拾書法教育》一文,強調毛筆字獨特的文字之美,認為書法不僅具有哲理性與文化傳承性,更是培養心性與氣質的重要基礎。
馬唯中未追隨父親馬英九與母親周美青的腳步,向來也避談藝術以外的話題,在這次罕見的受訪也不例外。但在成功策展董陽孜在大都會登台後,外界總算得窺馬唯中以科學研究為基礎,藝術為橋梁,串連起歷史與現代、亞洲與世界的實力。…《閱讀全文》
馬唯中表示,任職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水墨策展人時,就曾邀請董陽孜為地下大堂空間創作五件大型書法作品。(記者范航瑜/攝影)
紐約大都會幕後推手 馬唯中策展11問答
記者范航瑜、馬璿
作為全球頂級博物館,想必進入大都會策展的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您是如何獲得這個機會並成功加入這個平台的?
您之前也曾有現當代藝術家蔡國強老師的工作室的經歷,蔡國強老師和董老師的創作相當迥異,您對不同創作者之間的觀察及經歷,有何看法?
對於吸引更多的華人參觀者來到大都會博物館,未來有更多計畫嗎?…《閱讀全文》
董陽孜的書法首次登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圖為博物館大廳。(記者張宗智/攝影)
圖輯:亞洲藝術家 寫歷史
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的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記者馬璿╱攝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不只為亞洲藝術家首次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呈現作品,也是董陽孜在美國的首次大型展覽。(記者馬璿╱攝影)
展覽的策展人馬唯中表示,本次展出的兩幅名句與博物館的文本相互呼應,凸顯其藝術的包容性,讓觀眾在進入博物館時能被董陽孜文字中動態的美引導全新思考。(記者馬璿╱攝影)
開展當天眾多嘉賓參與,駐美代表處大使俞大㵢(右二)、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李志強(左二),與文化部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主任張惠君(左一)與董陽孜合影。(記者馬璿╱攝影)
董陽孜高中北一女時期的好友也一同前來。龔明祺表示,同學們各自從洛杉磯、舊金山與波士頓等地飛來,只為支持高中摯友。(記者馬璿╱攝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廳委約新作:董陽孜-對話」(The Great Hall Commission: Tong Yang-Tze, Dialogue)日前揭幕。(記者馬璿╱攝影)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何連(Max Hollein)開場致詞表示,董陽孜創新的文字藝術創作,將文化身分與表達方式融入對話,賦予大廳全新活力。(記者馬璿╱攝影)
本次展出的兩幅大型作品分別置於大廳正門兩側的牆上,分別為「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與「行於其所當行 止於其不得不止」,均高360.1公分,寬727公分。(記者馬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