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20日通過參議院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等兩項法案,以支持香港示威人士並對中國人權問題示警。這兩項法案將送交白宮,預計川普總統將簽署成為法律。
路透整理了這兩項法案正式生效後的可能發展及其影響:
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一旦這兩項法案正式成為法律,美國國務院須每年至少證明一次香港擁有足夠自治權,從而有資格享有美國的特別貿易待遇。美國的特別貿易待遇是讓香港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原因之一。
1992年的「美國─香港政策法」是美國對港政策的基礎,為香港在貿易、運輸等領域提供特別待遇,與中國內地有所區隔。「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是修正「美國─香港政策法」,使香港的自治情況受到更嚴密檢視。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規定,須為侵害人權負責的香港官員,可能也會受到制裁。雖然許多人認為這項法案屬象徵性,但有可能改變美國與香港的關係本質。
另一項法案則將禁止美國對香港出口催淚瓦斯、胡椒噴霧、橡膠子彈、電擊棒等裝備。
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這兩項法案,已激怒中國,北京當局譴責這是干預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若法案獲簽署成法律,美中關係緊張料將升級,為貿易談判蒙上陰影。
(影音製作:何卓賢 訂閱世報YouTube看更多新聞影音)
法案的可能影響?
從商業角度來看,香港之所以擁有特殊地位,最重要原因之一是香港被視為與中國分開的海關和貿易區。這意味著,貿易戰關稅並不適用於從香港出口的產品。
如果香港地位被降至為中國的普通港口之一,那麼仰賴香港做為中介者或轉運站的公司,就可能將營運轉至其他地方。
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018年美港之間的貿易額估計為673億美元,美國享有338億美元順差,是美國對所有國家或地區的最大貿易順差。
香港美國商會表示,任何改變香港地位的動作「不僅會對美國在香港的貿易和投資產生寒蟬效應,也會在國際上發出香港在全球經濟中可信賴地位的負面訊號。」
➤➤➤點我看更多《港反「送中」》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