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三角地區許多學生、學者、居民對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認識不夠,教堂山山歌教會(HillSong)華語事工部門特別舉辦講座,邀請有20多年處理醫院帳單經驗的愛思比爾(Kathy Asbill)、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帖能特(Candy Tennant),和註冊醫療保險經紀人安德森(Karen Anderson),從醫院、家庭、保險公司的角度,解釋美國的醫保條款、保險人權益、選擇策略分析等知識。
本身是註冊養老保險諮詢師的周虹牧師負責華語解說,她表示美國醫療費用高,沒有醫保付不起巨額醫療費,是導致一般美國人破產的最大原因。
她說要投保,須先了解基本術語,如每月保費(premium)、須先付滿一定金額,保險公司才開始付錢的起付線(deductible)、每次門診的自付固定費用(copay)、自付比例(coinsurance)、最多自己要付的封頂線(maximum out-of-pocket amount/cap)。將保費加上自付封頂線,便可預測每年的醫療支出。為保護消費者,2020年的奧巴馬評價醫保市場(ACA plans)上所有個人封頂線不得超過8200元,家庭封頂線最高1萬6400元。
周虹以實例讓大家練習計算某病患每次就醫自付費用及全年醫療支出。她說選購保險的考量因素因人而異,月費低的,自付封頂線可能很高,要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看病頻率、醫生網絡等需要來衡量。
保險分政府提供的公共醫保和私人公司提供的商業醫保兩種。前者包括低收入人士適用的Medicaid、65歲以上適用的Medicare、18歲以下兒童的CHIP。這些都屬社會福利,須公民或綠卡身份才能申請,且不是每人都有資格獲得。後者包括在政府醫保平台上買的商業醫保,如奧巴馬醫保市場,政府會提供補貼,以及保險公司自己的醫保,政府不會補貼。
她也解釋私人保險的種類,如保費最低,但只能看網絡內醫生的HMO、保費最高,但醫生選擇幅度最大的PPO、不須轉介,可直接看專科醫生,但看網絡外醫生不報銷的EPO、必須主治醫生轉介才能看專科的POS。
愛思比爾提醒大家生病時,盡量先看家庭醫生,不要動不動就去醫院急診,並建議買藥時,可先上GoodRx.com比較該藥在不同藥房的價格。帖能特分析奧巴馬平價醫保市場分級保險,認為30%自付、70%保險報銷的銀卡組合最為划算。可上:bit.ly/2O5zkhP查看自己是否符合補貼條件,也可上網尋求選購協助:bit.ly/344TEFp。安德森介紹她所代理的保險項目,適用於收入高於奧巴馬保險的標準,身體很健康,不想花大錢交保費,又可自選醫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