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探訪護士服務(Visiting Nurse Service of New York)1日在曼哈頓舉辦座談會,研討紐約市華人社區臨終服務使用情況;數據顯示,文化習慣讓很多華人避談死亡,因此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較少使用臨終關懷服務。
參加本次座談會的包括探訪護士臨終關懷服務首席醫療總監狄格楠(Ritchell Dignam)、該機構執業護醫技居家樂上門執業護醫潘煒怡、美華慈心關懷聯盟(Chinese American Coalition for Compassionate Care)創始人陳明慧以及西奈山以色列醫院(Mount Sinai Beth Israel)亞裔醫務中心醫務主任林韻寧;現場還有約100位醫護界人士參會。
狄格楠表示,根據國家安寧療護組織(National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Organization, NHPCO)公布的最新數據,在2017年所有接受臨終關懷照護的患者中,亞裔僅占1.7%;而在所有參與聯邦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的亞裔過世者中,只有26.1%的人使用了臨終關懷服務,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亞裔使用臨終關懷服務的意識已漸增強,使用者人從2014年到2017年增長了32.7%。
潘煒怡表示,華人的傳統觀念讓華裔社區較少談論死亡,更害怕自己如果在家中去世,會讓房子變成凶宅;「還有一些病人認為使用臨終關懷服務,就意味著在家等死,這是華人文化忌諱的。」
陳明慧成立的美華慈心關懷聯盟,是全美唯一為華人從事生命末期服務的非營利慈善聯盟機構;她表示,在美華人應該在生命末期得到應有的尊重。
她也說,華裔較少使用臨終關懷的另一大原因,是因華人無法獲取準確而全面的資訊,「語言是一大障礙,因此我們需要大量翻譯,讓志工打入社區與民眾交流。」
林韻寧則說,除了語言障礙,很多華人認為臨終照護是禁忌話題,「如果讓人知道子女為老人找臨終照護,會被人認為是不孝,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子女來照護老人,請臨終照護和這種文化習俗相悖。
林韻寧也說,重症患者的家屬一般會不告訴把病情、存活時間及其他不好的消息告訴患者;要解決這些問題,志願者需與患者家屬建立信任,增加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