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卡華人工商總會(CCCC)日前在北卡中央大學法學院舉行講座,邀請註冊財務規畫師(IAR)張濤講解理財觀念,以及如何透過讀書提高財商。
主修機械工程,原為信息系統諮詢師的張濤,花了3年極思突破職場瓶頸,轉行財務規畫。過去5年從業中,服務了上千家企業和家庭,經手數千萬資產。他說從幫助客戶尋求最佳財務管理方式中,認識了財管不僅是數字應算,更是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的綜合應用,而這些知識大多可從書籍得到。
他說以上綜合應用可提高財商,也就是財務管理的情商,是藉由認識金錢運用原理來獲取或管理財富的能力。他舉複利實現財富積累為例,說明如果每月存200元進一個共同基金,為時20年,56年之後可能會獲利3000萬。另一重要原則是將資產合理分配在不同資產種類上。此外還可利用對己有利的稅法,如羅斯退休金(Roth IRA)、投資型年金(IOVA)、投資型保險等,藉由節稅益處增加資產。
張濤表示金錢若運用不當,可能導致財務損失。他指出過去35年中,通貨膨脹對長期護理和大學學費造成4到8倍的漲幅,若忽視之,錢財可能不知不覺中消失。他也提醒「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若偏重股票類投資,一遇金融風暴,財富可能一下子縮水。
個人的投資行為常決定投資賺錢或賠錢。他引用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卡爾曼(Daniel Kahneman)理論,指出人有規避損失的天性,常潛意識誇大風險可能而怯於投資,錯失良機。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泰勒(Richard Thaler)的「心帳理論」說明人們常想專款專用,導致整體回報降低。「人類簡史」作者歷史學家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認為人類常不自禁把情況想得很糟,平白失去賺錢機會。
過程中,張濤亦不時推薦支持或解釋這些理論的參考書,渴望推廣使大家同得好處並互相交流。他計畫成立情商讀書會,有意者可與他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