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養狗、養鳥、養魚太稀鬆平常,養龜、養貂也不稀奇,「異寵熱」近年風靡中國大陸,不少年輕人選擇飼養「龍貓」、蛇、食蟹猴、蜜袋鼯和刺蝟等另類寵物凸顯個性,此外,社交網路和抖音中也掀起一股「曬異寵」熱潮,但專家也提醒,養異寵不能太「任性」,有些需向主管部門申請,以免觸法。
美日風潮 吹向華人圈
「異寵」顧名思義就是另類寵物,最先在歐美和日本流行,而後在台港澳年輕人間也掀起一股風潮,近年來大陸也逐漸流行,打破了貓狗等所構架的寵物市場傳統格局,成為年輕人喜好的新寵。
前瞻產業研究院行業報告稱,到2016年,中國大陸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全球第三大寵物消費市場,預計2023年寵物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人民幣3000億元,而其中以鳥類、兩棲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主的「異寵」飼養占到市場規模的2.2%,比例不高但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郵購、攜帶…演變成非法偷渡
不過,「異寵」多為珍稀動物,受大陸市場和品種所限,部分異寵玩家開始郵購、攜帶國外的野生品種,甚至是瀕危物種。
石家庄市森林公安局曾偵破了一起特大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不法分子透過微信建立了一個「爬寵」群組,買家和賣家只要透過微信聯繫就能輕易進行買賣。石家庄市森林公安局提醒,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非法交易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數量在一隻以上就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去年,廈門海關連續查獲兩起旅客違規攜帶共計214隻活體蜜袋鼯,而這兩起案件的「攜帶者」竟都是台灣人。
2人2腿 綁了120隻蜜袋鼯
去年9月,廈門高崎機場海關關員例行檢查時注意到,兩名台灣年輕男性旅客僅攜帶簡單行李,且神情緊張,詢問時仔細觀察,發現兩人褲子的小腿部分明顯較粗,腿部僵硬且行走較為不便,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兩人腿部綁著大量肉色絲襪,每隻絲襪內竟均裝有數隻活體蜜袋鼯,經清點,兩名旅客各自攜帶60隻蜜袋鼯,共計120隻。
而此前6月,廈門海關在金廈航線「新武夷」客輪入境監管時,同樣也查獲兩名台灣籍旅客以同樣方式攜帶94隻蜜袋鼯試圖闖關。
這螞蟻有劇毒!
山東青島海關最近在一封來自澳洲的郵件中查獲螞蟻成蟲12隻、蟲卵10枚,收件人稱是買來飼養。經鑑定,此次查獲的活體螞蟻分別為2隻梨形鬥牛犬蟻和10隻紫彩虹臭蟻,其中梨形鬥牛犬蟻體型巨大,還具有劇毒。
如今進入中國大陸的異寵種類加起來已有上千種,並且每年持續增加中。其中部分物種具有極強的適應、繁衍能力,迅速形成種群,危害當地自然生態,此外,海關查獲的一些未經風險評估和檢疫的「新型寵物」可能攜帶動物疾病,有的攜帶線蟲、細菌、真菌等有害菌種,部分還有毒性,也可能對飼主自身造成風險,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異寵醫生 「錢」景看好
另一方面,寵物醫生被認為時下最有「錢景」的新職業,診治犬貓之外的「異寵醫生」就更加令人好奇。陸媒報導,上海目前共有200多家寵物醫院,但專治異寵醫生數量卻不到10位。
上海一家寵物醫院裡,除了家犬家貓外,意外的是,許多「異寵」竟也出現在其中,生病中的土撥鼠、貂、龍貓等,也有完全健康的幾隻巴西龜,院方指出「有的人治著治著就不要了,也有人出國就送人了」,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治療費用如果上升到一個「坎」,很多主人就會放棄治療。
專家提醒,其實很多「異寵」從活動空間、衛生健康條件、人工繁殖技術等條件來看,都不適宜在家裡飼養,很多野生動物的購買者因獵奇、攀比心態盲目飼養,導致野生動物死亡或被遺棄;若不想再繼續飼養,也不要隨意放生,應主動與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聯繫,將動物妥善處置,以防破壞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