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修訂《逃犯條例》演變成一連串大規模示威,洛杉磯時報分析認為,香港已發展出一種全新的社運模式,即「沒有領袖、群眾自發參與」;法新社、華爾街日報也指出,香港年輕人如今被迫採取更激烈的方式來表達訴求,而且也更能在沒有「主將」發號施令下,對當局的反制措施靈活應變。
洛杉磯時報指出,5年前的雨傘運動後,多名發起人及參與者分別被檢控、判刑,今次反送中示威則發展成一種新社運模式,變成不靠組織領袖發號施令,改由群眾自發上街。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說,這是香港示威新模式,看起來很有組織,也很有紀律,但肯定不會找到一個所謂的負責人。
法新社採訪多名參與12日包圍立法會,卻遭到警方以催淚瓦斯鎮壓的香港年輕族群,其中多數為大專院校學生。眾人表示,他們已對遊行、公民不服從等抗爭模式幻滅,因為根本無法撼動非經民主程序產生的管治階層。
這次遊行有不少團體參與,包括工會、學生組織、教會、政治組織,但更多是不屬任何組織的人。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稱,「我們只是參與者之一,示威沒有領袖、具自發性。」很多示威者都不屬任何組織,他們自發在網上發起不同活動,「人們透過社交平台獲得資訊,由他們自己決定,他們在網上發起投票」。
洛杉磯時報說,香港示威者的行動具有相當默契與共識,宛如歷經數年演練。每當有人需要頭盔、口罩或雨傘,只要朝天高喊所需物品,周遭人群立刻停下腳步,齊聲喊出需求並搭配手勢,例如拍頭代表頭盔、以手圈眼代表護目鏡、雙手轉圈則代表保鮮膜,用以保護示威者不受催淚瓦斯或胡椒噴霧的摧殘。
梁頌恆指出,像是建立供應物資等,都是群眾透過以往的經驗累積,自動自發進行,「就像一部機器或懂得自我學習的人工智慧」。
報導稱,警方自上周日起就連場遊行抗議拘捕34人,當中有遊行者是在醫院被警方拘捕,另外也有Telegram群組管理員被捕,分析指,即使警方捉拿個別人士,也不會拘捕到所謂的核心人物。
香港理大周同學表示,這次群眾情緒遠較雨傘運動高漲,示威者情緒很快就到沸點,迫使警方武力驅散。他認為,這種方法比較受年輕人認同,「因年輕人就想盡快解決、有效果」,不過沒有指揮中心統一蒐集資訊,示威者很難證實各種消息來源。梁頌恆也表示,萬一警察拿出真槍,沒有領袖可以呼籲群眾撤退,「所有人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