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納蘇郡「賽奧塞公園」(Syosset Park)開發案引起當地反對,社區民眾日前在蠔灣鎮(Town of Oyster Bay)例會前首辦集會,表示該開發案給居民健康造成隱患,也拉低學區教育質量。
蠔灣鎮關於該開發案的公眾意見反饋期將於31日(周二)結束,集會者希望更多居民能積極發聲、表達反對意見。
Simon地產集團和Castagna地產公司,計畫在長島快速路(LIE)43出口原為Cerro Wire電纜廠的空地上,建625戶連排屋和共有公寓(condo)、兩個酒店、一個30英畝的公園、以及商鋪、餐館和辦公室;該電纜廠1980年代中期關門後變為垃圾掩埋場,1990年代部分土地被清理,2006年進一步整治,目前由聯邦環保署(EPA)定期監測污染。
150名社區民眾日前於蠔灣鎮鎮例會開始前集會,並出席例會表達發對意見;在賽奧塞居住了十年的華裔郭澤升以紐約州拉夫運河(Love Canal)為例,指出「賽奧塞公園」開發案與拉夫運河有相似之處。
郭澤升說,拉夫運河1890年代雖然建了一半就廢棄,但1920年代開始被Hooker化學品公司用作垃圾填埋場,50年代又將其填埋、由地產商開發民宅卻發生污染事件,不斷有民眾患癌症、心臟病等疾病;政府斥巨資治理,然而至今都沒有清潔乾淨。
「不管開發商怎樣承諾在政府環保部門的監測下開展項目,通過拉夫運河的例子、以及九一一事件發生至今100多名消防員因污染而患癌去世的現實,說明遵守環保機構的規定並不等於環境健康,我們也難以信任政府,必須由獨立的環境專家監測項目。」他說。
郭澤升還說,開發商表示開發案會給學區增加約240名學生,賽奧塞學區的估算為350名左右,但這兩個數據都是按照全國平均水平預測出的結果;根據近年新搬進賽奧塞的家庭的實際數量,學區屆時會增加約900名學生,相當於學區三所小學的人數。
他表示,雖然開發商表示項目建成後,625戶家庭每年將給學區貢獻1200萬元的地稅,「但整個學區的教學經費多達3000萬元,仍有1800萬元會由625戶之外的現有家庭來負擔。」
前賽奧塞居民Sean McCaffery表示,他在當地住了35年,身邊所有死於癌症的親友,都跟住在垃圾填埋場附近有關;他還曾是紐約市警的一員,不少同事都因九一一事件後被當時的環境污染去世,他也難以相信環保署。
但也有民眾表示該開發案對社區有積極作用,能讓荒地更有利用價值,也會吸引年輕職場人士在此居住,助力社區經濟發展;不過當地居民認為,這與孩子是否能接受優質教育、家人又能否身體健康相比,不值一提。
因為開發商必須回應和消除社區民眾的所有顧慮後,才有可能動工建設,所以包括華裔在內的社區民眾,正積極到街頭、每戶家庭門前、火車站、體育場等各處發傳單,希望更多人了解該開發案,在31日之前登錄蠔灣鎮官網oysterbaytown.com/表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