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來源:記者許振輝
美國加州舊金山1906年4月18日發生7.9級大地震,震央位於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上,由於隨即而來的大火,摧毀了市內的行政大樓、辦公街區、工廠及商店,幾乎讓舊金山全毀。
1906年4月18日清晨5時12分,一個突如其來的芮氏規模7.9大地震,造成舊金山全市至少3000人死亡,地震後連續三天三夜的大火,使全市5萬3000幢樓宇建築物,其中2萬8000棟毀於地震或大火。41萬居民中,有一半以上人口失去家園流離失所,估計當時財物損失高達4億元。這場大地震,堪稱美國史上最慘重的天災。(1989年10月17日,舊金山再度發生6.9級大地震,67人罹難。)
地震持續48秒,頓時劇烈天搖地動,大地拱起又陷下,形成二至三公尺高的波浪狀,路面出現巨大的裂縫口。不到一分鐘,現為市政中心的四周及市場街的南面被夷為平地,市立醫院和市政廳像紙牌一樣倒塌在地。有軌電車纜線被扯斷,煤氣管爆裂,全市引發50多處大火,致使消防隊無法控制火勢。
火勢迅速四處蔓延,最後變成一片無法控制的火海,整個城市籠罩在攝氏1500度的高溫下,鋼筋受熱下垂,大理石溶化,沙岩裂開。火焰在80公里外清晰可見,沖天濃煙高達八公里。幾小時內所有通訊中斷,與外界失去聯絡,也無法協調整個救災工作。
地震後組織重建工作的委員會隨即成立,短短幾年就恢復生機,到1912年,重建工作大部分已經完成;1915年,舊金山舉辦「太平洋巴拿馬世界博覽會」(San Francisco 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of 1915),一座乾淨整潔、擁有現代化摩天大樓的新城市,取代了曾是滿目瘡痍的廢墟。
(取自世界週刊:楊芳芷---舊金山大地震一百周年)